《三足烏》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傳》:“孔子聞之曰:‘神龜知吉兇,而骨直空枯。日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又,《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高誘注:“踆猶蹲也,謂三足烏。”又,漢·王充《論衡·說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此外,又有認為西王母的使者是三足烏,為她采食。參見本書“青鳥”條。
【釋義】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又稱金烏,因此人們常用“烏”、“三足烏”、“金烏”等喻指太陽。
【例句】①無端三足烏,團團光爍爍。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輪落。(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張生知鶯鶯夜晚要與他幽會,焦急等待太陽下山,恨不得請后羿來射日。三足烏指日。②無端三足烏,團團光閃爍。(吳昌齡雜劇《張天師斷風花雪月》第二折)此詩與《西廂記》同,或是吳用《西廂記》語。
上一篇:元曲典故《三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三閭》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