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管我虎一般,
我把娘來鼓里瞞。
正是巡檢司前失子賊,
枉子弓兵曉夜著。
——明·馮夢龍輯《山歌》
封建的婚姻,要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準個人有愛情的自由。這首民歌則反映了青年們不受封建家長的管束,為追求自由愛情而機智、勇敢地作斗爭的精神。
“阿娘管我虎一般,我把娘來鼓里瞞。”虎,是非常兇猛、威武的野獸。這里是用來形容她的母親對她的管束,猶如“虎一般”的威嚴、兇猛,可是她并沒有因此而被管住、嚇住。她所采取的對策是對母親嚴密封鎖消息,使母親絲毫覺察不出她在跟誰相愛,好像把母親蒙(瞞)在鼓里一樣。這說明她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和對自由愛情的追求,既有勝過“虎一般”的勇敢精神,又表現出很高的智慧,使她完全有辦法“把娘來鼓里瞞”。
她這種勇敢地反抗封建禮教,機智地追求自由愛情的精神,使她母親毫不覺察,就如同“巡檢司前失子賊,枉子弓兵曉夜看”一般。巡檢司,是管理社會治安的專政機關,緝捕盜賊是其職責之一。明清兩代州縣均設巡檢司,多設于距城稍遠之處。子,助詞。失子賊,即失了賊。枉子,即枉然,徒然。弓兵,巡檢司站崗放哨或四處巡視的弓箭手。這兩句是說,她在母親的管束和“虎一般”兇猛的情況下偷情,而不被母親察覺,就像盜賊敢于在巡檢司前行竊,使日夜看守的弓兵枉費心機。這不僅進一步突出了她的機智勇敢,而且通過把她對封建禮教的反抗與盜賊對封建官府的反抗相提并論,便很自然地使作品的意境得到了升華,說明她所反抗的何止是一個阿娘,更重要的是整個封建統(tǒng)治。
作者之所以這樣寫,是有現實根據的。據當時輯錄此山歌的馮夢龍在此篇后面的評語中指出:“近來弓兵慣與賊通氣,正恐學阿娘樣耳。”說明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已使官兵與盜賊串通一氣,故對于盜賊的盜竊行為,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態(tài)度,加以縱容。值得注意的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往往把那些敢于起來跟他們作斗爭的人誣蔑為盜賊,在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看來,盜賊也是十惡不赦,最不光彩的。然而這位女主人公卻敢于把自己的偷情與反抗官府的盜賊相提并論,這個事實本身就表明,她那離經叛道的思想已經遠遠超出了在愛情上反抗封建禮教的范圍,至少她認為那時候的盜賊與她的偷情一樣有其合理的必然性;這種構思是頗為新穎獨特、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真心》原文|賞析
下一篇:《石人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