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小曲)從南來了一行雁》原文與賞析
從南來了一行雁,也有成雙也有孤單。成雙的歡天喜地聲嘹亮,孤單的落在后頭飛不上。不看成雙只看孤單,細思量你的凄涼和我是一般樣。
在宇宙間,要算人類的情感最為豐富,而這情感的萌生,又常常是同大自然中的山水、精靈相感應。一個沉醉于愛情的人,他的情感會變得純凈、美好、機敏而細膩,特別是,他們對那些結對成雙,能寄托自己對愛情美好向往的事物,更容易關注,并產生憐愛、悲憫之情。且不說那并蒂的連理,雙鳧的鴛鴦,就是那成對的蝴蝶,比翼的鶯燕,相戲的游魚,也總會使那些“有情”的人們心動神馳。這首民歌中的女子,正同戀人分離,她看到了空中的飛雁,便展開聯想,把它同自己的遭遇聯系在一起,寫出自己同情人身分兩處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孤獨凄涼的心情。
詩的前四句,寫高天雁飛之景,但這寫景帶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所以作者選取的景物和對意象的刻畫,都極為獨特。她先勾勒一筆:“從南來了一行雁”,這應是女子遠望時隱約所見,遼闊的天空,在天際出現了一隊雁影。她凝望著,目光隨著雁陣移動。漸漸地,大雁飛近了,她看得更加專注,因為她知道,雁兒是結對尋伴的,她要仔細看看那情形。她分明看到的是:“有的成雙也有孤單。成雙的歡天喜地聲嘹亮,孤單的落在后頭飛不上。”在這姑娘眼中,雁兒何其有情:因其成雙,便充滿活力,舉翅高翔,嘹亮的叫聲中也顯出歡快;形單影只的,竟毫無生意,似乎帶著沉重的痛苦,連隊伍都要跟不上。單雁與雙雁,兩相對照,何等鮮明。這樣描寫雁群,實在是別有情腸。這可以說是自然之景,但更可以說是作者的心靈圖景。這個單雙有別的雁陣,正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對應物。這景物是感情化的了,是作者依據自己的思想意緒,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的。因為移情的作用,這雁有悲有喜,而且同人仿佛。但作者始終是用客觀描述的筆調,沒有任何別的穿插。所以,至此,它還是一幅完整、清晰的雁陣圖,可資想象,可以作為審美觀寫照的對象,具有豐富的表現內容。但是詩的后兩句一出,本來就帶有鮮明特征的畫面便立刻被點活了,這些景語,也就完全變成了情語。
寫雁飛,著意于它的成雙還是孤單,這里已經透露出詩的抒情意向,下面便自然地轉而寫人: “不看成雙只看孤單,細思量你的凄涼和我是一般樣。”這兩句是點睛之筆,其點題的方式,既是即景抒情,又是即景設喻。“不看成雙只看孤單”,這雖然仍寫著雁,繼續保持著詩中景物描寫的完整性,但這已經是由景及人,即景抒情。盡管是敘述的筆調,但點明人物的情思所系,正是把景物的那一部分放大、加濃,在新的情景交融的基礎上,突現它的抒情意義。而最后一句 “細思量你的凄涼和我是一般樣”,又不即不離地點出處于孤獨中滿心凄涼的“你”、“我”,正如那“孤單”、“落在后”又“飛不上”的孤雁一樣。即景設喻,十分自然,而喻體卻能夠以整體畫面出現,含蘊豐厚,饒有意味。
這首短短的民歌,通俗淺顯,表現手法卻十分豐富。詩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述,而是借助于生動的意象來抒發,引發聯想,意余象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在塑造抒情意象時,以景為主,又作到有人有景,有理有情,既渾融完整,又意旨鮮明。
上一篇:《清代民歌·(寄生草)熨斗兒熨不開的眉頭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小曲)似你溫良真少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