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采蘩》原文與賞析
于以采蘩? 于沼于沚。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 于潤之中。于以用之? 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從全詩來看,顯然寫的是勞動場面,而且多認為勞動者是諸侯或公侯貴族的宮中女子。而采蘩都是為供諸侯或公侯貴族祭祀或養蠶而為。《左傳》言: “蘋蘩蕰藻之菜……可薦于鬼神,可羞了王公。”又傳。蘩即白蒿,可用以育蠶。前兩章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敘寫道:在什么地方采蘩?在池沼、在沙灘、在山澗。可見采蘩的勞動是在山野之間,需要到處去采。看似輕微的勞動卻相當艱難。由于公務在身,婦女們不得不跋山涉水,歷盡艱辛去完成任務。采蘩做什么用?用于王公貴族的宗廟祭祀。而第三章的意思說婦女采來的蘩層層堆垛,直到很晚很晚的時候才得回家。這樣看來,這章在敘事中頗帶有感情色彩,是宮中女子們被迫為統治階級服勞役,發出抱怨的心聲。
細觀全詩,不管采蘩作祭祀之用,還是作養蠶之用,但終歸是反映宮中女子被迫采蘩之怨,流露出不滿情緒。全詩三章,均采用直陳其事的賦的敘事手法,但是敘事中暗寓著抒情。特別是前兩章采用設問作答的形式以述其事,起到了令人注目深思的作用。
上一篇:《先秦民歌·采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閩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