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
氣涼先動竹,點細未開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螢。
故園煙草色,仍近五門青。
這首五律 《細雨》詩是李商隱詠物名作,具體作年難以確定,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 及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俱不入編年。然此詩托物興懷,觸目京城客居的青青草色,遙想故園煙草與此相連,透露出客中思鄉之情。此類情思常見于作者后期一些抒寫宦游失意、倦客思歸的篇什,本詩亦似為其后期所作。
詩人另有五絕 《細雨》 詩一首與此詩作法頗不同。其云:“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詩通過比喻及想象,把細雨比作白玉堂前飄拂的帷幕,織紋細密的簟席,巫山神女紛披的長發。設喻新穎而形象鮮明。本詩則主要從正面鋪寫,輔以烘托,結處因物興感,情與境偕,別具一番筆意。
首聯寫細雨初起,細膩熨貼。“蕭灑”、“依微”之狀令人想起李白 《游水西簡鄭明府》詩句“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和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詩句“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所描繪的若隱若現、蕩漾飄灑的景象。李商隱借助前人詩句的意象來形容細雨,更是筆下含情,風神獨具。那細雨由空中飄灑下來,不知不覺間已臨近回汀曲池,隱約依微地飄過小亭。池亭周遭籠罩在濛濛雨絲中。只有十分敏感的人,才能如此體物工切,摹寫入微。
頷聯描寫雨氣的微涼和雨點的輕細。“氣涼先動竹”,青竹的搖曳和微微的涼意令人感到這是初秋的雨氣微風。“點細未開萍”,雨點飄落在曲池上,連浮萍都未曾移動,那正是潤物細無聲的絲雨。詩句塑造了清秋細雨時的清新微涼,寧靜安謐的氣氛。
頸聯轉而從飛燕、流螢的自在飛動來烘托細雨的似有若無。白天燕子依舊高高飛翔,夜晚流螢仍是的的分明,而細雨對它們只是稍有影響。“稍促”、“微疏”在它們的自然生態中平添了幾分生氣。至此,細雨就象一個舉止文靜、儀態嫻淑的少女,對回汀、短亭、浮萍、青竹、飛燕、流螢隱隱產生著影響。詩人的情思傾注于自然物象之上,從而引出結聯的細雨思鄉。
“故園煙草色,仍近五門青。”詩人觸目京城客居的青青草色,聯想到與此綿綿相連的故園煙草,逗出客中思鄉之情。馮浩注曰:“詩為客居作,草色相連,人偏遠隔。”切中詩旨。這里以故園與代指京城的五門對舉,有的研究者說結聯“反映迫切想回京都的感情”,似不確。
作為一首有寓托的詩,詩人把自己的情趣溶入詩歌所描繪的物象之中,其意象與興象均在似有若無之間,顯得自然渾成,不著痕跡。此詩詠物的細膩精微固堪躋于唐詩名家,而結處托物興感,即景會心,使詩臻于傳神空際的超妙境界,尤為李商隱之勝境獨到。紀昀評此曰:“若近若遠,不粘不脫,確是細雨思鄉,作尋常思鄉不得。”所論切當而有味。
相對于盛唐詩的雄偉壯美主調,中晚唐詩另辟纖細秀美之境,這在唐詩美學的發展中無疑有獨特的意義。本詩正以其纖細精微的秀美為歷代論者所推許。清人賀裳嘗以“氣涼先動竹,點細未開萍”諸句為例,說明“義山之詩妙于纖細”,當然,他也看到義山詩“有極正大者”(見《載酒園詩話》)。賀氏之言不失為知者之論。然就纖細言,有些鑒賞者在贊其細膩精巧的同時往往會不滿于這類詩境界的窄小。鑒賞者的品味固可有所不同,但這種看法還是可以商酌的。王國維說得好,“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何遽不若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人間詞話》)。大的境界予人以壯闊、雄渾、偉大的感覺,小的境界予人以細致、幽美、柔和的感覺。壯美與秀美各有勝處,二者不能替代。王氏之論對我們的審美鑒賞當不無啟益。統而觀之,本詩又非一般纖細之作可比,實于纖細中見深厚,精巧中見渾成,尋常中見新意,堪稱晚唐秀美詩歌中一首獨具標格的好詩。
上一篇:李商隱《細雨(帷飄白玉堂)》
下一篇:李商隱《花下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