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落日熔金〕形容落日的顏色如熔化的黃金一樣燦爛?!材涸坪翔怠潮∧涸撇氏箬涤襁B成一片?!踩玖鵁煗狻吃跓熿F熏染下柳色顯濃的意思?!泊得返言埂炒底唷睹坊洹非{的笛聲幽怨?!仓兄荨彻乓栽ブ菥泳胖葜?,故稱中州。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踩濉炒酥刚率??!蹭伌涔趦骸宠傆恤浯渲橛竦拿弊??!材斫鹧┝秤媒鹁€捻絲所制的雪柳。雪柳,宋代婦女頭上插戴的裝飾品?!泊貛А巢宕??!矟痴R,漂亮?!诧L鬟霜鬢〕發鬢蓬松散亂的樣子?!才乱姟硲械?。
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常懷京、洛舊事”(張端義《貴耳集》)。晚年流寓臨安(今杭州)時,孤獨寂寞,貧病交加,每逢節日,更加思親憶舊,感慨萬千。這首《永遇樂》通過元宵節的今昔對比,抒發故國之思和國破家亡飽經憂患后的愁苦情懷。
上片寫元宵盛況。開頭兩句先以景物烘托節日氣氛:落日象熔金一樣光輝燦爛,晚云好似白璧相合連成一片。霞光夕照,景象迷人! 可作者卻凄然發問:“人在何處?”面對臨安表面繁華景象,詞人恍若置身“中州盛日”,一時間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形象寫出飽經離亂詞人的迷惘心境及與現實不協調的痛苦心聲。所以,盡管是殘梅落盡,柳葉迎春,充滿春意的融和天氣,可詞人仍不免要產生“次第豈無風雨”的憂慮。這里說的“風雨”,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雨,也隱喻政治的風雨。這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在飽經顛沛流離后的慘痛與不安心情。由于內心憂傷痛苦,又擔心風雨難測,因此,游興早已索然,對于“酒朋詩侶”乘坐著“香車寶馬”前“來相召”,詞人便都婉言謝絕了。憂時傷世之情,至此傾吐無余。
下片追述“中州盛日”的元宵景象,并寫盛衰之感。前六句全是追述之詞:當年汴京元夕,何等熱烈繁華,閨中女伴,戴著有翡翠珠玉的帽子,還插上用金線裝飾的雪柳,個個精心打扮,情緒熱烈,內心充滿喜悅。但是幸福美好的一切,隨著國破家亡已不復存在,昔日盛況已成過眼煙云,無從尋覓。而如今,經過長期的顛沛流離,人已衰老,滿面風塵,蓬頭散發,寂寞憔悴,即使是元宵佳節,也懶得“夜間出去”,還“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語似平淡,但卻包含著無限凄涼辛酸!
這首詞撫今追昔,在寫南渡前后兩種元宵節的不同景況時,展示出生活的巨變,流露出對故國的眷念之情。在寫法上詞人采用了對比手法,不僅把昔日之歡與今日之悲相對比,還以他人的歡聲笑語與自身的寂寞悲涼相對比,使自己的愁苦情懷表現得更為深沉,也更加感人。宋末愛國詞人劉辰翁曾和此詞,序中有云:“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笨梢娺@首詞感人之深。
上一篇:《水調歌頭·宋·辛棄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