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趙齊平
磐石曾聞受國封, 承恩不與倖臣同。
時危運作高城破, 猶解捐軀立戰功。
劉子翚
宋徽宗在汴京大興土木,營建宮室苑囿,從全國各地搜求奇花異石,運送汴京來裝點萬歲山艮岳,叫做“花石綱”。后來金兵包圍汴京,欽宗命令伐取艮岳花木作柴薪,砸碎艮岳山石作炮石。這首詩即因此事而發。“磐石曾聞受國封”的“磐石”,指朱勔從太湖鑿取的高廣數丈的大石。大石運到汴京,正值宋王朝聯金攻遼,收復燕州故地,徽宗就賜大石號“昭功敷慶神運石”?!芭褪币煌嫖?,它除了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之外,別無可取,反倒“受國封”,事本荒唐。詩人用“曾聞”二字敘出,語含譏諷?!皞喅肌比纭傲\”,除了作威作福、禍國殃民之外,同樣別無可取,而徽宗也屢次賜予封贈。就“受國封”這一點來講,“磐石”與“倖臣”都承受了皇帝的恩典。但詩人偏說“磬石”“承恩不與倖臣同”。人們自然要問:有什么不同呢?詩的后兩句便作了答覆:“時危運作高城破,猶解捐軀立戰功?!薄皶r危”,指金兵包圍汴京。“破”謂將“磐石”砸碎作炮石從“高城”上轟擊金兵?!芭褪痹宜榱耍扔凇熬柢|”;用以轟擊金兵,就是“立戰功”。不言而喻,“倖臣”是不會“捐軀”去“立戰功”的。象蔡京、王勔都在金兵包圍汴京時棄君背國,畏敵潛逃。詩人明寫“磐石”,暗寫“倖臣”,借“磐石”的“捐軀立戰功”來揭露、批判“倖臣”的誤國、喪國、背國,從而表現了詩人的愛國立場。當然,動用了無數民工勞力、破壞了許多田宅堰閘才運送到汴京的“磐石”,最終派作砸碎作炮石的用場,同時說明了“時?!钡母丛谟凇芭褪薄笆車狻边@類事件所反映出的昏君“倖臣”尋歡逐樂的奢靡生活。不妨認為,詩人揭露、批判的不止是“承恩”的“倖臣”,還包括了使“倖臣”得以“承恩”的宋徽宗。詩人用意在譏諷,筆調略帶幾分調侃,而從總結北宋覆亡的教訓來看,詩人的心情卻是異常沉重的。
上一篇:趙齊平《汴京紀事(其七)》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步高《沁園春》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