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齊安郡后池,是黃州府署后邊的一片池塘,環境清幽,景色如畫。杜牧刺史任上公事閑暇之余,常來這里漫步,或在池中蕩舟,有時還在池中飲酒送友(作者有《后池泛舟送王十》詩),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作者流連風景,是想從對自然暫時的陶醉中,寬慰一下懷才不遇的憤懣,排遣一下宦游的愁思。此首絕句就是一次閑游中攝制的后池夏日幽美的景色。
“菱透浮萍綠錦池”,菱葉一個個從水面的浮萍上探出頭來,你擁我擠,密密麻麻,把池塘染成一片綠色。這句寫的是后池全景,既繪出菱葉的勃勃生機,又為整個畫面鋪下一層美麗的底色,從“錦”字可窺見作者對設色的贊美。
“夏鶯千囀弄薔薇”。這句描繪的是岸邊的景物,可以說是為畫幅襯上黃色的花邊。薔薇花初綻,朵朵精神葉葉柔,數不清的黃鶯在微顫的枝條上跳躍、追逐、啼鳴,唧啾鶯聲溜得圓。這個“弄”字十分傳神,它不僅逗出夏鶯活潑惹人喜愛的天真神態,而且使鶯啼通過顫動的花枝飄入人之耳骨,從而形成“間關鶯語花底滑”的意韻。后來宋代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是擬人的描摹,此處“弄薔薇”則是動詞妙用,更顯得真切自然,很少雕琢痕跡,二者各具風韻。
第三句作者并不接著寫景,而是從畫面上跳出來,來個畫外音。文學用語這是蓄勢,從欣賞角度來說是吊味口,一句話為重點景物出現制造某種氣氛,以便引起讀者的注意。“盡日無人看微雨”,一般作“盡日無人——看微雨”四、三讀,筆者認為“盡日——無人看微雨”二、五讀更好一些。用盡日無人看反襯詩人的偶一游,以虛襯實。說的是畫面上無人,言外是畫面外有人,正因為無人,才使得畫面上的黃鶯之弄、鴛鴦之浴更加天真,富有自然的情趣。又正因為畫面外有人偶一游,不那么全神貫注,似乎漫不經心,這樣才在“無意”之中發現景物內含美質,產生“悠然見南山”的神韻。“盡日”,寫得很滿,“無人看”又寫得很直,因它們都是虛的,因而不顯得硬,相反卻收到以虛寓實達到柔的藝術效果。
結句是全詩的高潮,詩人把鏡頭移向畫面的中心位置,攝下了這個精彩的特寫鏡頭:“鴛鴦相對浴紅衣。”作者在其《鴛鴦》一詩中說過“兩兩戲沙汀,長疑畫不成”。這里不但畫成了,而且畫得相當出色。一個“浴”字境界全出。“相對浴紅衣”把鴛鴦互相親昵之態、自由相得之情描繪得唯妙唯肖。從“浴”字中可看到交頸互攀,也可看到喙入羽下,甚至翠羽的微顫、眼球的轉動都被拍攝下來。它不僅使鴛鴦相對之神躍然紙上,而且也使全幅畫面通身靈動。如認為詩有眼的話,“浴”即詩眼也。
詩貴淡而不貴濃,畫圖上雖出現綠、黃、紅各種艷麗的色彩,但由于配置巧妙,安排得體,又加上把這些色彩放在微雨之中,不僅做到了艷而不濃,而且還賦予一種朦朧的情韻。構圖考究、用詞精妙是本詩的兩個突出特色。
上一篇:朱慶余《閨意獻張水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途中一絕》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