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無名氏·孽海記(第一折思凡)
年青尼姑趙色空因自幼多病,被父母舍在仙桃庵內為尼。她不堪“禪燈一盞伴奴眠”的寂寞,身在空門心在塵世,渴望過那人間恩愛的夫妻生活,經過反復的思想斗爭,趁著師父、師兄都不在庵的機會,終于扯破袈裟,逃下山去。
【誦子】 (旦上) 昔日有個目蓮僧,救母親臨地獄門。借問靈山多少路? 十萬八千有余零。南無佛阿彌陀佛!
削發(fā)為尼實可憐,禪燈一盞伴奴眠。光陰易過催人老,辜負青春美少年! 小尼趙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內出家,終日燒香念佛,到晚來孤枕獨眠,好凄涼人也! (唱)
【山坡羊】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削去了頭發(fā)。每日里在佛殿上燒香換水,見幾個子弟們游戲在山門下。他把眼兒瞧著咱,咱把眼兒覷著他。他與咱,咱共他,兩下里多牽掛。冤家! 怎能夠成就了姻緣,就死在閻王殿前,由他把那碓來春,鋸來解,磨來挨,放在油鍋里去煠,啊呀,由他。則見那活人受罪,那曾見死鬼帶枷? 啊呀,由他。火燒眉毛,且顧眼下! 火燒眉毛,且顧眼下!
想我在此出家,原非本心。
【采茶歌】 只因俺父好看經,俺娘親愛念佛,暮禮朝參,每日里在佛殿上燒香供佛。生下我來疾病多,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門為尼寄活,與人家追薦亡靈,不住口的念著彌陀。只聽得鐘聲法鼓,不住手的擊磬搖鈴,擊磬搖鈴,擂鼓吹螺。平白地與那地府陰司做功課?!抖嘈慕洝范寄钸^,《孔雀經》參不破,惟有那 《蓮經》七卷是最難學, 咱師父在眠里夢里都教過。 念幾聲南無佛哆呾哆, 薩嘛訶的般若波羅。念幾聲彌陀,恨一聲媒婆! 念幾聲娑婆呵,噯! 叫、叫一聲沒奈何! 念幾聲哆呾哆,怎知我感嘆還多?越思越想,反添愁悶,不免到回廊下散步一回,多少是好! 繞回廊散悶則個,繞回廊散悶則個。
你看兩旁的羅漢,塑得來好莊嚴也!
【哭皇天】 又只見那兩旁羅漢,塑得來有些傻角: 一個兒抱膝舒懷,口兒里念著我; 一個兒手托香腮,心兒里想著我; 一個兒眼倦開,朦朧的覷著我。惟有布袋羅漢笑呵呵,他笑我時光挫,光陰過,有誰人、有誰人肯娶我這年老婆婆?降龍的惱著我,伏虎的恨著我,那長眉大仙的愁著我: 說我老來時,有甚么結果?
【香雪燈】 佛前燈做不得洞房花燭,香積廚做不得玳筵東閣,鐘鼓樓做不得望夫臺,草蒲團做不得芙蓉軟褥。奴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漢,為何腰系黃絳,身穿直裰?見人家夫妻們?yōu)⒙?,一對對著錦穿羅? 啊呀! 天呀! 不由人心熱如火! 不由人心熱如火!
嚇,也罷。今日趁師父師兄多不在庵,不免逃下山去。倘有些機緣,亦未可知。有理嚇有理。
【風吹荷葉煞】 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經》,棄了木魚,丟了鐃鈸。學不得羅剎女去降魔,學不得南海水月觀音座。夜深沉獨自臥,起來時獨自坐,有誰人孤凄似我?似這等削發(fā)緣何?恨只恨說謊的僧和俗: 那里有天下園林樹木佛?那里有枝枝葉葉光明佛?那里有江河兩岸流沙佛?那里有八萬四千彌陀佛?從今后把鐘樓佛殿遠離卻,下山去尋一個年少哥哥。憑他打我,罵我,說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彌陀、《般若波羅》!
好了! 且喜被我逃下山來了!
【尾聲】 但愿生下一個小孩兒,卻不道是快活殺了我!
(笑下)
目蓮: 或作目連、目乾連、目犍連,是婆羅門族的姓氏,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队厶m盆經》說他為救生母脫離餓鬼地獄而設盂蘭會。我國民間據此敷演為目蓮救母說唱和戲曲。靈山: 印度的靈鷲山,為佛家圣地之一。南無 (na mo拿摩): 梵語音譯詞,謂合掌稽首之禮。阿彌陀佛: 梵語佛號,或譯無量壽佛,或譯無量光佛,或譯無量清凈佛。子弟: 年輕后生。煠: 俗作“炸”。彌陀:“阿彌陀佛”的簡稱。螺: 法螺,佛教吹奏樂器之一,用海螺殼做成。功課: 按一定程序進行的佛事。多心經、孔雀經、蓮經: 都是佛經書名,全稱分別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妙法蓮華經》。 哆 (duo多) 呾(da達) 哆、 薩嘛訶 (he呵): 都是佛經中梵語助詞的音譯。般若波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娑 (suo唆) 婆: 佛經梵語音譯詞,意譯為“奈何”,即不堪忍受之意。傻角: 傻相,傻樣。布袋羅漢: 俗名契此,法號長汀子,五代后梁奉化人。世傳為彌勒菩薩的化身,常以杖荷一布口袋募化,故人稱布袋和尚,即佛寺中彌勒佛的塑像。挫: 損失,浪費。降龍的、伏虎的、長眉大仙:都是佛教傳說中的羅漢,寺中有他們神態(tài)各異的塑像。香積廚: 佛寺里的廚房。玳筵: 豐美的筵席。玳即玳瑁,海里生長的一種形似烏龜的爬行動物,其卵可食,甲殼可做裝飾品。東閣: 招待賓客的館閣。望夫臺: 相傳古代有一婦女每日登山盼望在外服役的丈夫,并逐日掘土堆積,久而成臺,故稱。這里借指渴望過世俗的夫妻生活。芙蓉軟褥: 泛指繡花被褥,這里專指夫妻的同床共被,因芙蓉并蒂雙生,故用其象征意義。黃絳(tao滔): 用黃色絲線編織的扁平的帶子。直裰 (duo多):僧道穿的袍服,又是古代士大夫的便服,所以說自己不是男兒漢,不應系黃絳,穿直裰。灑落: 一作灑樂,意為玩樂,既無拘無束而又快快活活。
《藏經》: 即 《大藏經》,佛教經典叢書名。這里指各種佛經。羅剎女: 又名羅剎婆,狀兇惡,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疾捷可畏。本為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女惡魔,佛教又加以演化,說她可以變成美女去降魔。這里是說自己不愿像羅剎女那樣去為佛家效勞。南海水月觀音: 即觀世音菩薩。俗傳觀音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南方浙江海中的普陀山,而佛寺中其塑像作觀看水中月影之狀,故稱。座: 通“坐”。“那里有”四句: 是說世上根本沒有什么佛。
《思凡》的作者和作品寫作的時間均不可確考。早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就有 《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北宋時搬演為 《目連救母》雜劇。流傳到明代,鄭之珍的 《目蓮救母勸善戲文》 中始有“尼姑下山”的情節(jié),馮惟敏也作有 《僧尼共犯》雜劇,萬歷年間刊印的戲曲選集 《玉谷調簧》 中所收 《思婚記》的 《尼姑下山》,已初具規(guī)模,至清代張照 《勸善金科》中的 《動凡心空門水月》,更進一步完善。《納書楹曲譜》注明此劇為梆子腔,選入 《綴白裘》的 《思凡》為弦索調。它是由昆劇移植到地方戲中的一個折子戲,原來只以單折戲的形式流傳民間,乾隆初期又經藝人反復加工,并增寫了 《下山》 一折,各稱為 《孽海記》。過去,昆腔、高腔系統(tǒng)各種演出較多; 解放后,昆劇、京劇、徽劇、婺劇、漢劇、秦腔還不斷上演,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著名優(yōu)秀傳統(tǒng)戲之一。
《孽海記》屬于花部亂彈戲。小尼姑在整本戲中原是一個為作者所否定的淫尼,形象蒼白,但在這個獨立的演出本里,她已被塑造成一個反宗教、反禮教、反理學的光輝的叛逆形象。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精神,是這個戲的一大特色。明清兩代的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其封建秩序,都竭力提倡孔孟思想,宣揚程朱理學,并利用宗教迷信來毒化社會,扼殺人性,消滅人民的反抗意志。處于這樣冷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一個身入空門的弱女子,而要重返人間,并且去追求她應該享有的自由生活,這不僅為佛門的清規(guī)戒律所不許,也為社會的封建勢力所不容。然而,趙色空的出家“原非本心”,不甘寂寞,她的一顆正在燃燒的春心,迫使她清醒地意識到,靈山無望,苦海無邊,韶華易逝,青春難再,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將在蒲團上葬送終身。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引起她內心的劇烈的沖突,使她感到“火燒眉毛”般的焦急,不得不“且顧眼下 ”。只有執(zhí)著現(xiàn)在,才能把握將來。因此,她不信邪,不信神,采取果斷的行動,敢于掙脫清規(guī)的束縛,沖破封建的羅網,扯破袈裟,跳出火坑。她下山的唯一動機是出于“思凡”,即出于對人世間美滿婚姻的熱烈向往。因為她正處于豆蔻年華、精竇初開之時,平日與寺外“幾個子弟”中的一個“他”就已含情脈脈,“兩下里都牽掛”了。她雖在口念彌陀,卻在心恨媒婆,暗中傷感沒有為她作伐的冰人。為了“尋一個年少哥哥”,所以,她終于“不免逃下山去”。戲中通過 【山坡羊】、【香雪燈】 兩段曲文,發(fā)泄出青年女性被束縛的熾熱情感,傾吐出她們被壓抑的苦悶心境,就是向封建社會吹響的人性解放的號角,也是一曲高唱入云的自由戀愛的頌歌。
趙色空的思想行為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它表明從明代中葉到清代乾隆年間,資本主義蔭芽在中國生長的初期階段,“情”與“理”的沖突、民主與專制的矛盾斗爭的尖銳性。這一折戲雖然短小,卻頗精悍,它代表了封建社會末期反對宗教和禮教、肯定人的正當生活要求的民主思想,具有近代啟蒙思想的進步意義。
運用了新穎的戲劇手法,是這個戲的另一特色。戲中對色空心理活動的描寫,既深刻又大膽,新穎獨到,不落常套?!究藁侍臁?一段曲文,寫她繞巡回廊散悶,面對兩旁那些常見的羅漢,頓時在她眼里都神氣活現(xiàn),感情專注,同她發(fā)生了思想交流,為她的前途命運擔心,并且鼓勵她及早還俗。化虛入實,以靜寫動,把泥塑土偶設想為活人,很富有人情味,它真實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樣,既避免了劇情的單調和沉悶,又引進了戲劇性的機制,收到了戲中有戲的舞臺效果。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孟稱舜·嬌紅記(第四出晚繡)
下一篇:古典名劇·琵琶記·寺中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