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不可望,遠(yuǎn)處邊愁起。輦轂混戎夷,山河空表里。黃云壓城闕,斜照移烽壘。漢幟遠(yuǎn)成霞,胡馬來如蟻。不知涿鹿戰(zhàn),早晚蚩尤死。渴日候河清,沉憂催暮齒。
愁看秦川色,慘慘云景晦。乾坤暫運行,品物遺覆載。黃塵漲戎馬,紫氣隨龍旆。掩泣指關(guān)東,日月妖氛外。臣心寄遠(yuǎn)水,朝海去如帶。周德更休明,天衢佇開泰。
為吐蕃入寇,代宗幸陜而作。前首關(guān)中,后首鑾駕出關(guān),情事宛然,章法次第井井。
【箋釋】
[廣德初鑾駕出關(guān)] 《舊唐書》卷一一《代宗紀(jì)》:寶應(yīng)二年(763),“秋七月壬寅朔。戊申,群臣上尊號曰寶應(yīng)元圣文武皇帝,御含元殿受冊。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廣德……冬十月庚午朔。辛未,高暉引吐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周至等縣。蕃軍自司竹園渡渭,循南山而東。丙子,駕幸陜州。上出苑門,射生將王獻忠率四百騎叛,協(xié)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丑,次華州,官吏藏竄,無復(fù)儲擬。會魚朝恩領(lǐng)神策軍自陜來迎駕,乃幸朝恩軍。戊寅,吐蕃入京師,立廣武王承宏為帝,仍逼前翰林學(xué)士于可封為制封拜。辛巳,車駕至陜州。子儀在商州,會六軍使張知節(jié)、烏崇福、長孫全緒等率兵繼至,軍威遂振。舊將王甫誘聚京城惡少,齊擊街鼓于朱雀街,蕃軍震懾,狼狽奔潰。庚寅,子儀收京城。”十二月,“丁亥,車駕發(fā)陜郡還京。”時錢起逃奔至終南山一帶。
[輦轂] 皇帝的車輿,代指京城。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賴先人緒業(yè),得待罪輦轂下,二十余年矣。”《三國志·魏書·楊俊傳》:“今境守清靜,無所展其智能,宜還本朝,宣力輦轂,熙帝之載。”
[戎夷] 謂吐蕃入侵。
[涿鹿戰(zhàn)]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后遂以之喻指兩軍激戰(zhàn)。
[秦川] 泛指今陜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zhàn)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徐陵《關(guān)山月》其一:“關(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此謂長安京畿之地。
[紫氣] 即紫云。《南史》卷二《宋文帝紀(jì)》:“景平初,有黑龍見西方,五色云隨之。二年,江陵城上有紫云。望氣者皆以為帝王之符,當(dāng)在西方。其年少帝廢,百官議所立,徐羨之、傅亮等以禎符所集,備法駕奉迎,入奉皇統(tǒng)。”古代望氣者認(rèn)為紫云是帝王的祥瑞征兆,此處借指皇帝。
[龍旆] 龍旗,畫有兩龍蟠結(jié)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周禮·考工記·辀人》:“龍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鄭玄注:“交龍為旗,諸侯之所建也。”賈公彥疏:“九斿,正謂天子龍旗。”
[關(guān)東] 指函谷關(guān)、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元封四年中,關(guān)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shù)者四十萬。”
[妖氛] 不祥的云氣,多喻指兇災(zāi)、禍亂。曹植《魏德論》:“神戈退指,則妖氛順制。”《隋書》卷六三《衛(wèi)玄傳》:“近者妖氛充斥,擾動關(guān)河。”
[休明] 美好清明。《左傳·宣公三年》:“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此處用以指唐王朝德之休明而國祚永固。
[天衢] 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亦代指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于天衢,豈伊不懷歸于枌榆。”
[開泰] 亨通安泰。《晉書》卷六八《顧榮傳》:“弘九合之勤,雪天下之恥,則群生有賴,開泰有期矣。”《魏書》卷五四《高閭傳》:“今天下開泰,四方無虞,豈宜盛世,干戈妄動。”
上一篇:《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王季友赴洪州幕下》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