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黃燮清《絳綃記·尚主》原文與翻譯、賞析
(生、旦拜堂,行酒,眾合)
【南呂集曲·梁州新郎】 垂楊樓閣,飛花庭院,暢好瓊卮春滿。良宵燈月,人間天上團圓。說甚玉臺翡翠,金谷珊瑚,看得浮華賤。海棠紅倦也,夢游仙,青鳥殷勤為探看。珠塵墮,錦云暖,任銅壺漏點催銀箭。歌吹地,忘了夜深淺。
(老旦) 夜已深了,侍女們掌燈送入洞房者。(生看旦介) 妙嚇!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教小生好不顛倒也呵!
【前腔】 秋煙籠鬢,春紅吹面,兩點眉山遠。蘭皋楚岫,依稀月下云邊。才得微聞香澤,遙領神光,已覺魂消散。(旦羞避介。生看旦足介)襪羅微步也,欲生蓮,可許凌波便上天?金佩解,玉荷剪,這羅敷好夢無人見。星在戶,商略翠衾展。
敢問公主:小生乃羈旅之臣,生平不省拜侍,玷污芳巾,幸免斧锧,反賜姻好,卻是為何?(旦) 妾母乃湖君妃子。前往湖上,為流矢所中,蒙君脫免,又賜刀圭之藥,一門感戴,常不去心。郎勿以非類見疑也! (生) 原來如此! (旦)
【前腔】 曾蒙援救,時常依戀。相逢患難,翻成一段奇緣。(旦羞介)實憐君才,但不能自主耳!看你斜行淡墨,密意柔情,寫出相思券。令人顛倒也,鎮無眠,這一夜回腸百樣牽。(生嘆介) 卿真我之鮑叔也!(旦)不想今夕呵,肩共憑,手同挽,做鴛鴦仍列神仙傳。羅帕結,把我兩情綰。
《絳綃記》 是據《聊齋志異》 中 《西湖主》 一篇改編的,增加了不少與現實有關的內容。劇寫書生陳弼教隨將軍賈綰出師征討逆寇楊蛟,任參謀之職,適逢龍王洞庭君王妃與侍女素書化作豬婆龍 (揚子鱷) 和鯉魚在湖中游玩,被軍士捕獲。陳弼教勸賈綰要施行仁義,不要傷害水族,并親自為豬婆龍敷藥療傷,使洞庭王妃及侍女皆得平安回宮。賈綰與楊蛟作戰失敗,陳弼教落水,漂流至湖邊首山,而此時洞庭王妃的愛女即西湖公主楚仙帶領侍從在此射獵,丟失所佩絳綃巾,陳生拾得紅巾并在上面題詩,與公主定情結緣。王妃得知,責罰女兒及其侍女阿念,而見到陳生時認出是救命恩人,于是轉怒為喜,將公主許配陳生。后來陳弼教得公主幫助,輔佐賈綰剿滅楊蛟,之后與公主夫妻二人一同歸山修道。此劇作于咸豐二年(1852),作者以逆賊楊蛟影射太平天國起義軍,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但劇中寫書生與龍女相戀并喜結良姻,承繼了元雜劇 《柳毅傳書》、《張生煮海》 等劇的愛情觀念的傳統。其曲詞佳美,蘊藉風趣,體現了 《聊齋志異》 原作的精華。從這里所選 《尚主》 一出可以看出此劇特色。
這是寫陳弼教和西湖公主成親的一場戲,三支 【梁州新郎】 曲子曲曲精妙。作者把古代戲曲作品中常見的生旦新婚之夜的場面寫得如詩如畫,情趣盎然,不落俗套。第一支曲子是陳生所唱。曲詞鋪敘他所見到的洞庭水府繁華富麗,玉宇瓊樓,絕非人世間尋常庭院可比。此時正是良辰美景,花好月圓,燈紅酒綠,金玉閃耀,珠寶羅列,以此襯托著陳弼教與西湖公主這一對人神結合的姻緣不同凡響。在陳弼教的感覺當中仿佛夢境一般,真不知身居何鄉,聽銅壺滴漏,亦不知此刻何時。如此良宵,使主人公 “忘了夜深淺”,后人讀曲至此,也不由得為此陶醉。
第二支 【梁州新郎】 是陳生自述他見到西湖公主的美貌而激動的心情。只見西湖公主烏鬢籠煙,粉面含春,眉影橫黛,眼波流光,就像是同楚襄王會過的巫山神女,又像是與陳思王相戀的洛川神女,降臨于面前。西湖公主本是神仙中女子,作者在這里把她人化之后再以仙女來比喻她,反映了在陳生的眼中分辨不出她是人是仙的迷離感覺。因為這時陳生還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所以才有這些疑惑。于是,陳生不由得向愛妻發問,自己為何受到這樣的厚愛。這時,公主才說出自己是洞庭王妃之女,以及母親被賈將軍的兵士捕獲后蒙陳生施救的詳情。陳生聽罷,才恍然大悟。
第三支 【梁州新郎】 曲子是西湖公主所唱。她向陳生傾訴愛他的原因,一是知他救護母妃,料定他心地善良; 二是見他在絳綃巾上的題詩,看出他有才而多情。因此,她才夢縈魂牽,衷心相思,“一夜回腸百樣牽”。陳生聽罷,為能得公主這個像鮑叔一樣的知己而十分感動。于是,公主更加情深意濃,她和陳生并肩挽手,魚水難分,表示既要結為如鴛鴦一般的夫妻,也要一同位列仙籍。唐詩中有句云 “愿作鴛鴦不羨仙”,意思是說在美滿夫妻和自在神仙不可兼得的時候寧可選擇鴛鴦,而這里說 “做鴛鴦仍列神仙傳”,意思是說一定使二者同時兼得,以此表達了西湖公主的愛情理想,也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總之,這一折寫得浪漫瑰麗,異彩繽紛,讓人讀來唇齒生香。作者把這種浪漫的色調和喜劇的氣氛一直保持到終場。此劇末寫公主與阿念一同協助陳弼教及賈將軍剿滅賊寇之后,公主又把阿念也許配給陳生作侍妾,使陳生同擁雙美,得享極樂。下場詩末句云 “游仙枕上覓封侯”,則是說神仙、愛情與功名三者都要兼得了,這同 《尚主》 一折的神仙與愛情還必須二者兼得遙相呼應,而且更加豐富了理想的內含。作者在社會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卻在描寫人仙之戀的愛情劇中作了隨心所欲的發揮。
上一篇:《紅梨記·路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續四聲猿·戴院長神行薊州道》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