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關漢卿《詐妮子調風月》原文與翻譯、賞析
【越調·斗鵪鶉】 短嘆長吁,千聲萬聲;搗枕捶床,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饑畫餅。因甚頃刻休?則傷我取次成,好個個舒心,干支剌沒興。
【紫花兒序】好輕乞列薄命,熱忽剌姻緣,短古取恩情。(見燈蛾科)哎,蛾兒,俺兩個有比喻。見一個耍蛾兒來往向烈焰上飛騰,正撞著銀燈,攔頭送了性命。咱兩個堪為比并:我為那包髻白身,你為這燈火清。
(云) 我救這蛾兒。(做起身挑燈蛾科) 哎: 蛾兒。俺兩個大剛來不省呵。
【幺】 我把這銀燈來指定,引了咱兩個魂靈,都是這一點虛名。怕不百伶百俐,千戰千贏。更做道能行怎離得影。這一場了身不正,怎當那廝大四至鋪排,小夫人名稱。(末六兒上) (開門了) (末云)
【梨花兒】是教我軟地上吃交,我也不共你爭。煞是多勞重,降尊臨卑,小的每多謝承。本待麻線道上不和你一處行。(云)你依得我一件事。(唱) 依得我愿隨鞭鐙。
(云) 你要我饒你咱。再對星月。賭一個誓。(云了) (出門了)
【紫花兒序】 你把遙天指定,指定那淡月疏星,再說一個海誓山盟;我便收撮了火性,鋪撒了人情,忍氣吞聲,饒過你那虧人不志誠。賺出門程,(入房科) 呼的關上籠門,鋪的吹滅殘燈。
這個雜劇存于《元刊雜劇三十種》,僅有曲詞和部分簡略道白,因此故事情節難以詳知,專家們各有闡釋。其情節大致如下: 某小千戶去姑母家居住,姑母命婢女燕燕服侍他。日久,二人漸生情愫。小千戶許燕燕將來做 “小夫人”。一次,燕燕踏青歸來,發現小千戶身上有別的女子信物,大怒,決心與他斷絕恩義。不料,某家欲將女兒許配小千戶,老夫人命燕燕去說親。燕燕乘機數落小千戶的不好,想破這門親。誰知這家小姐毫不在意,允了婚,使燕燕十分痛苦。在小千戶成親之日,她說明了真情。最后,經雙方家長同意,答應燕燕為 “小夫人”,同時成婚。上錄【越調·斗鵪鶉】 等幾曲,便是燕燕發現小千戶有新愛后的自怨自嘆,以及把來道歉的小千戶趕出去的情況。
這是燕燕的唱詞,充分表現了燕燕的心氣高傲、倔強的性格。然而她心高命薄,作為一個地位低下的婢女,很難贏得真情。她對小千戶是真情付出,因此她要求對方也珍惜這份真情。當然,她希望得到 “小夫人” 的身份——對于一個婢女來說,這是個不錯的歸宿; 但是,正因為她真正重視的是情,所以不能容忍小千戶對愛情的背叛。這正是她性格中不同凡俗的可貴的地方——身為奴婢而沒有奴性。
在第二折中,燕燕從一起踏春的女伴那里急匆匆趕回來,因為要見那 “未拿著性兒女婿”。結果真的被她找到小千戶不忠的憑證。她非常傷心,不但因為他違背了 “自說來的神前誓”; 還因為他 “欺負我是半良不賤身軀”。燕燕是家生兒,即父母都是這家的奴仆。奴仆脫奴籍即為 “良人”。燕燕雖是老夫人的貼身大丫頭,地位高于一般奴仆,卻還未脫奴籍。這樣的 “半良不賤” 身份,小千戶自不會太重視她的感情,而誓言也只是逢場作戲而已。第三折一開始,正旦 (燕燕) 上場唱 【越調斗鵪鶉】,這是燕燕知道小千戶有了新歡后的深深感嘆。“短嘆長吁” 以下四句,寫她這幾日痛心疾首,搗枕捶床,夜不成寐。“止渴思梅”、“充饑畫餅” 兩句成語,比喻她原來美好的向往,只是一廂情愿的自我安慰,沒有實際意義。“因甚” 以下幾句,純用當時口語,意思是: 為什么這種愿望頃刻間破滅呢? 全怪自己不細考慮,輕易地作成此事,好舒心噢! 現在干倒霉罷! 這里,“取次” 意為輕易、唐突的行為。“干支剌” 即干干的,“支剌” 是語助辭,加強 “干” 的感情色彩。“沒興” 意為倒霉。
【紫花兒序】、【幺】 兩曲,寫燕燕正嘆息自己命薄、小千戶情薄,忽見一只蛾子撲向燈火,引起聯想: 原來自己與燈蛾一樣,燈蛾為了燈火清悠悠的光明,自己卻是為了 “包髻白身”,都為此葬送了自身。“包髻” 是古時納妾用的財禮之一;“白身” 應是指脫了奴籍的人。燕燕挑開燈蛾,救了它,指著銀燈,感慨地說,燈蛾與自己都是為了這一點虛名,在那里奮斗掙扎。“百伶百俐”、“千戰千贏” 是反話,諷刺地說自己自以為聰明,什么目的都能達到似的。但是,“能行怎離得影”,無論走得多快,影隨身至,永遠擺脫不了現實: 她總歸是個奴婢之身。現在了身不正——指處事不當,與小千戶有茍且之事——怎能夠再實現那廝大言許諾的 “小夫人” 名稱呢? “大四至” 意為大模大樣、很氣派。
這兩支曲很有特色,從語言上來說,不僅純是口語,而且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如 “輕乞列”、“熱忽剌”、“短古取”,在輕、熱、短后面加上語助辭,加強語氣。這是元代口語中常用的生動的語言結構,在散曲、戲曲作品中也很常見。而這里又以 “輕乞列” 以下三句組成“鼎足對” (三句對) ——元曲藝術形式中特殊的對偶方式——不但使音律協調,鏗鏘有聲,還形成一種情感上的氣勢。其次,用燈蛾撲火這一在夜間常有的事,挑起燕燕的情感與對人生的聯想,富有哲理,使燕燕對命運的嘆息,得到提升。第三,燕燕對自己的遭遇,并不是一味的怨恨別人,更主要的倒是在檢討自己天真的夢想: 為了一點 “虛名” 而自以為得計,結果是“行怎離得影”。因此自怨自艾,在語言中常有譏諷自己的意思,突出她聰慧明達的性格。
【梨花兒】、【紫花兒序】 兩曲,寫小千戶前來道歉,被燕燕賺出門外。作品對小千戶著墨不多,但也寫出這個官宦人家的紈绔子弟,是個魚與熊掌都要兼得的情中霸王。所以他對已經到手的燕燕是不會放棄的。燕燕對小千戶的本性,以及她所面對的情勢,已有深一層的認識,當然不會有好氣。她不像剛發現小千戶不忠時那樣激動,冷靜地對他說,我 “軟地上吃交”,也不爭了,只要 “麻線道” (比喻道兒窄) 上不在一處行——各走各的路。見小千戶還不走,她讓他到門外,星月底下再起個誓。等他出了門,燕燕 “呼的關上門,鋪的吹滅燈”,再不理他。但是,不管燕燕如何逞強好勝,總是胳膊扭不過大腿,小千戶品性不好,門第卻高,終于別娶了小姐,燕燕雖當了 “小夫人”,其實心中有諸多的委屈。
上一篇:《西廂記諸宮調·送別》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趙氏孤兒大報仇》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