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丁傳靖《滄桑艷·降鸞》原文與翻譯、賞析
(乩筆動介) (末念介)
【懶畫眉】 姑蘇臺畔柳毿毿,一曲新聲謝阿蠻,登場粉墨萬人看。到酒闌人散,翠袖低徊淚暗彈。
這是在吳下為女伶時事。(再念介)
【前腔】無邊孽海起狂瀾,京兆眉痕畫未干,不平空自有黃衫,救不得離鸞慘,從今便滾滾飛花逐浪翻。
這是說被田家奪去,與張公子分別,及俠客劫還復獻之事,這事果真有的。(再念介)
【前腔】 五云深處識天顏,圣主憂勤卻玉環。香車油壁載重還,從此珠投暗,恨的是日日佯歡強笑難。
這是說崇禎卻獻,再入田家之事。(再念介)
【前腔】武安席上贈雙鬟,臥虎因緣曠世難。通侯節鉞正登壇,吹得巫云散,從此便夜夜鴛衾夢玉關。
這是說歸了吳王之后,吳王出鎮之事。(再念介)
【前腔】驚天鼙鼓入長安,凝碧池頭坐祿山。軍中誰作護花幡,生受狂飚撼,早拼著烽火堆中葬玉顏。
這是說闖賊劫去之事。(再念介)
【前腔】將軍鼓角下雄關,破敵收京指顧間。亂離誰信得生還,痛定
驚魂按。早已是紅淚淋浪濕玉鞍。
這是說亂后復歸吳王之事。(再念介)
【前腔】香車寶馬到天南,廿載君恩海樣寬。平生甘苦味全諳,要脫紅塵絆,黃葉山中一草庵。
這是說辭宮入道之事。(再念介)
【前腔】將軍暮氣強登壇,馬首東瞻竟不還。感恩知己一紅顏,怎做孤飛雁,剩了個一殉蒼梧淚血斑。
這是說吳王事敗投池身殉之事。(乩停介) (末)仙蹤已去,看她敘得委曲詳盡,此豈靈鬼所能假托,我們好把他傳抄出去,也當作異聞。(外) 仙蹤既在此間,異日或當更降,將來所有詩詞,統題為《商山鸞影》 罷。(俱下)
《滄桑艷》是敷演陳圓圓一生事跡的傳奇作品。明清易代之際的政治風云涌現出來的幾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當中,以陳圓圓最為引人注目。由于她的人生命運同明清兩朝及李自成、吳三桂等四方政治勢力都有一定的聯系,因而成為一代興亡的關鍵人物。清初以來,正史、野史、筆記小說、詩詞戲曲常見寫到陳圓圓,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吳偉業的 《圓圓曲》,鈕琇的 《圓圓傳》,陸次云的 《圓圓傳》 和《升平樂》傳奇等,清末則又有丁傳靖的 《滄桑艷》 和章鴻賓的 《沖冠怒》傳奇。在幾種以陳圓圓為題材的戲曲作品中,以《滄桑艷》對陳圓圓的描寫最為詳盡。
丁傳靖非常留意收集關于陳圓圓的資料,曾作《圓圓傳輯補》一文,對諸書記載互有差異之處詳加辨證。此劇就是作者在《圓圓傳輯補》 的基礎上,根據他認定的事實進行編撰的。劇中寫了陳圓圓的出身、技藝、入宮經過、歸吳三桂及被李自成奪去的情況、重歸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妃、吳三桂失敗后她投水自盡,最后還寫了嘉慶年間滇南文士懷念、祭奠圓圓以及阮元之子阮福至云南尋訪圓圓墓的情節。《降鸞》 一出,即是寫滇南文士設扶鸞之戲為圓圓招魂的一場戲。這件事在史籍中有記載。據光緒《昆明縣志》卷十“雜志” 云: “嘉慶間,客有寓商山寺扶乩者,圓圓降壇與之唱和,今所傳商山鸞吟是也。” 所謂扶乩,又稱扶箕,是古時候一種迷信活動,假借神的指示,預言未來或預測吉兇。做法是把一個木制的丁字架放在沙盤上,由兩人各扶木架一端或由乩童一人手扶木架,然后焚香禱告請神仙指示,扶木架的人就會感到神仙附體,在沙盤上寫出字來,這就是乩語。因為據說神仙是駕風乘鸞而來的。所以稱為扶鸞。本出所寫,為滇中文士二三友人一同進行的扶乩活動,一人負責執乩筆 (木架),一人負責念出乩文,另一人負責用筆把乩文記錄下來。他們焚香之后,降臨的神仙便是陳圓圓。文士禱告說,“請仙妃把平生遺事敘述大略,使某等聞所未聞”。于是,乩筆開始運動。此處所選的八支 【懶畫眉】 曲子,就是陳圓圓的仙魂口述的自傳,而由文士讀出并記錄下來的乩文。這樣裝神弄鬼產生的曲詞,實際上是作者以曲的形式對陳圓圓生平進行的簡要概括。
第一支曲子,寫的是陳圓圓在蘇州作女伶時的事。圓圓原名陳沅,字圓圓,又字畹芬,常州奔牛鎮人,十三歲時被父親陳貨郎賣到蘇州邢姥姥家學習歌舞,長成后色藝雙絕。她在粉墨登場、輕歌曼舞的時候能博得眾人喝彩,但每當夜闌人散,她想到這種歌女生涯的屈辱,只有一個人暗自垂淚。
第二支曲子,寫的是皇親田宏遇派校尉到吳地選美,贖出圓圓帶往北京。當時圓圓正和一位姓張的公子相愛,張公子請俠客賽昆侖在途中船上奪回圓圓,皇親所派校尉告到蘇松巡撫衙門,官府派人又找到圓圓送給田皇親。從此,圓圓的命運就落入政治與時局的漩渦中,聽任它隨波逐流。
第三支曲子,寫田宏遇想到自己的女兒田貴妃已死,打算把圓圓獻給崇禎皇帝,以圖鞏固自己的皇親地位。崇禎皇帝見到圓圓,得知她原是蘇州的妓女,不肯接受,又把她退回田皇親府中。經過這一次波折,圓圓想到將陪伴田宏遇這個老頭子強顏歡笑,真是明珠投暗,辜負了自己的花樣年華。
第四支曲子,寫寧遠總兵吳三桂拜會田宏遇,在田府的宴席上圓圓與吳三桂結識。吳三桂為圓圓的美貌而癡迷,田宏遇就把圓圓贈送給他。適逢吳三桂奉朝廷之命前往鎮守山海關,圓圓只好留在北京吳三桂家中。從此她和吳三桂兩地相思,在家獨守寂寞,只有夜間夢中才能到山海關和吳三桂相會。
第五支曲子,寫李自成起義軍攻進北京,李自成像唐朝的安祿山一樣占據了皇宮。起義軍將領從吳三桂府中奪去圓圓,獻給李自成,圓圓想到遭逢這樣的大亂,自己抱定拼將一死的決心,不知將會葬身何處。
第六支曲子,寫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收復北京。起義軍挾裹著圓圓棄京南逃。圓圓在亂軍當中,沒有想到還有生還之日。但事情的發展竟然那樣離奇,吳三桂又得到圓圓。圓圓和吳三桂意外重逢,痛定思痛,淚水淋淋打濕了馬鞍。
第七支曲子,寫吳三桂進軍平定了云南,被清朝封為平西王,圓圓也就成了平西王妃。她和吳三桂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受恩深重。但她看到吳三桂野心太大,又在謀劃起兵反清,就對他婉言勸諫,不從,于是圓圓就提出離開王宮去當女道士,得到吳三桂的準許。圓圓回想一生經歷的坎坷曲折、酸甜苦辣,心中無限感慨,她決心擺脫紅塵,伴隨青燈黃卷,了此殘生。
第八支曲子,寫吳三桂晚年發動反清的叛亂,大軍東征,他卻因病身亡。圓圓一生視吳三桂為知己,感恩之心銘記不忘,但到頭來剩下她如孤雁單飛。她想到自己茍活于世間已無意義,就在吳三桂失敗之后投蓮花池自盡,以身殉吳三桂而去。
以上八支曲子聯綴起來,是一篇詞曲體的陳圓圓傳。這篇傳記對圓圓事跡的記述,概括了 《滄桑艷》 全劇的劇情,和前人寫的陳圓圓傳記在某些事實上有所不同,這反映了作者丁傳靖的考證結果。同時,曲詞中對圓圓的一生坎坷表示了同情,對她的傳奇式的經歷發出深沉的感慨。今天的人們讀這一組曲子,從曲詞中能感受到人生命運的玄妙和歷史的厚重。當一個女子的個人命運和國家、時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個人物給予后人的啟示就顯得特別深刻、特別豐富了。
上一篇:《江花夢·閨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洞庭緣·遇獵》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