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晞顏
玉堂深,正重簾護瞑,窗色試新晴。苔暖鱗生,泥融脈起,春意初破瓊英。夜深后,寒消絳蠟,誤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調(diào)香,冷芳侵夢,一晌消凝。
長恨年華晼晚,被柔情數(shù)曲,抵死牽縈。何事東君,解將芳思,巧綴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靜夜,傍疏籬,清淺小溪橫。莫問調(diào)羹心事,且論笛里平生。
〔苔暖鱗生〕意謂梅枝向陽有苔痕如魚鱗形狀。范成大《梅譜》載:浙江會稽有古梅,其枝曲萬狀,蒼蘚鱗皴封滿花身。〔泥融脈起〕即盆內(nèi)新泥融化涌起的脈紋。〔瓊英〕梅花。〔消凝〕消魂凝魄的略稱,有出神之意。柳永《夜半樂》詞:“對此佳景,頓覺消凝,惹成愁緒。”〔晚〕暮晚意。〔抵死〕拼命的意思。歐陽修《蝶戀花》詞:“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 〔芳思〕賞花的意緒。〔調(diào)羹〕《書經(jīng)》:“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鹽、梅都是調(diào)味品,意欲治理國家,如調(diào)和羹,使之協(xié)調(diào),后世以調(diào)羹代稱宰相之職。
本詞借詠物來抒發(fā)自己孤傲清高的山林情趣。在客觀景物中注入詩人的情性品格,作者的心態(tài)在作品中得了本質(zhì)上的外化。
詞的上片抓住梅的幽靜、潔白等自然屬性、從藝術的實處著筆,以時間變化來調(diào)度畫面意境,寫出盆梅不同時間所顯現(xiàn)出的不同綽約風姿,同時也表達了欣賞者主觀審美心理感受。“玉堂深”下兩句,給我們推出了一組極富層次感的深鏡頭畫面。庭院深深,簾幕重重,一院春色,盆梅初綻。盆中之梅,既不同于雪虐風饕的野梅,也不類于斜水清淺旁的溪梅,而是被主人供養(yǎng)庭院,來怡神養(yǎng)性的。詞作寫盆梅所處之環(huán)境,隱約地透視出它與野梅的不同,為下片突出作者更愛野梅的主旨鋪墊。再則作品所展現(xiàn)的視覺畫面的色調(diào)亦具丹青之妙。“瞑”,由于簾“重”,故而暗,“晴”,由于“新”,故而越發(fā)明朗,冷暖色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作者憑助語言的魔力,利用繪畫空間透視的原理設置意境,色調(diào)由暗到明的變化,暗示了作者見到盆梅以后的心態(tài)變化。“苔暖鱗生,泥融脈起,春意初破瓊英。”圍繞春天盆梅的變化,轉(zhuǎn)入了細致的工筆描畫。以魚鱗狀盆梅之桿,用“脈起”喻盆中之泥,新奇而妥貼,突出了盆梅的自然美,是寫實之筆。看似平常,但我們從作者觀梅的態(tài)度,不也可以想象他的愛梅之情嗎?“春意”句,點出了盆梅開放的時間,梅花在眾花中最早開放。陳亮《梅花》詩有“一朵忽變先,百花皆后春。”本詞不僅點出了梅的共性,也交待盆梅花之形,不是怒放,而是“初破”,是含苞待發(fā),故而有“誤碎月,和露落空庭”之想象。“碎月”,取其梅花的形與色,寫想象中的心里虛象。靜謐的夜晚,獨步庭院,潔白梅花,點點綴綴,好似碎月灑在窗臺上,意境清新。背景與主體的色彩反差,給人以強烈的美感。突出了梅花的高潔、淡雅。古人寫梅花之白,往往以雪喻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便是歷代傳頌的詠梅名句。作者并不在前人成功面前望而怯步,而是獨辟蹊徑,以月色喻之,頗有新意。“暖吹調(diào)香”下三句,是上片的總束。言梅花幽香淡淡,實在讓人夢繞神牽,心悅神怡。如果說寫白天、夜晚的盆梅是側(cè)重其色,那么晝夜合寫則強調(diào)其香,突出使人消魂凝魄的感覺。
詞的下片從主觀切入,用比興手法寄托作苦思泉石的情懷。換頭處,“長恨年華晼晚,被柔情數(shù)曲,抵死牽縈。”柔情數(shù)曲”,指《梅花弄》曲。詞人感慨頓生,年華已逝,老大徒傷,而柔情數(shù)曲,卻又至死牽縈。作者一生,以郡邑小吏終其身,冗事頻頻,使之心衰力竭。故而感慨之中,自有一番深意。上片處處言盆梅,而換頭處,卻宕開不提,從表面看是犯了換頭處斷了曲意之大忌,但作者暗以數(shù)曲梅花弄系之,似斷而非斷,正合作詞之要旨。“何事東君”下三句,以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寫得有情有意。“東君”,古謂司春之神。“解”,謀劃意。春天為了滿足賞花的意緒,把梅花巧妙變成玲瓏剔透的冰花。明寫春天,實寫盆梅,也表達了對盆梅的贊嘆之意。“那得似,空山夜靜,傍疏籬,清淺小溪橫”此句從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名句中點化而出,但意境較原作絲毫不遜。靜的空山,不但使畫面背景更為廣闊,也說明了野梅不染俗塵;“疏籬”、“小溪”,突出了野梅之幽獨嫻靜、神清骨秀,這些正是和作者精神追求是一致的。詞作把梅的自然屬性和自己的個性品格聯(lián)系起來,賦予物以倫理美學的意義。南朝何遜寫梅“銜露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足見其麗;陸游看梅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表現(xiàn)了作者傲骨。我們從朱晞顏的詠梅不也能見其獨立的人格嗎? 結(jié)句直抒胸意,總括全篇。如眾流歸海,神不外散。把作者高雅的志趣直率地表露出來。比起“調(diào)羹事業(yè)無勞問,深謝諸公愧不能”(元·蒲道源《郭某席間賦》),更覺深沉。
本詞布局停勻,血脈貫穿,節(jié)節(jié)轉(zhuǎn)換。詞的上片先分后合,層次井然,錯落有致;詞的下片運用對比法,突出野梅高雅之情致,主客交融,使作者的意向和品格得到了集中凝煉的體現(xiàn)。詞在構(gòu)思上較同類詞要略勝一籌。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北陂杏花·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