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
作者: 閻琦 【本書體例】
【原文】:
羔裘逍遙(1),狐裘以朝(2)。豈不爾思?勞心忉忉(3)。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4),日出有曜(5)。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鑒賞】:
《詩序》說《羔裘》篇是“檜君逍遙游宴,不能自強于政治,故其大夫棄君而去,詩即為此而作。”所說大致不差。檜為西周所封諸侯國,妨姓,周衰之后,為鄭所滅,時在周平王九年(前762)。詩中所諷刺的,或者就是這位亡國之君。詩的作者,正如《詩序》所說,是檜國的大夫。詩中寫到檜君盛其服飾、游宴無度的情況,一般老百姓想來是不得見的——假如是一般百姓,他們的反應便不會如此溫柔敦厚,只是這樣溫吞水似的憂傷一陣子。
全詩三章,章法上回環迭沓,一如《詩經》中大多數風詩一樣。回環之中成情,語氣上又不斷在加重,如首章言“忉忉”,只是一般的憂慮擔心。次章的“憂傷”便深一層。而末章的“中心是悼”,簡直就是國破家亡時的捶心疾首了。每章第三句“豈不爾思”的自問句式,也頗值得玩味。此句意思猶如“難道我就不顧及你了嗎?”然而其奈國君你已病入膏肓、針石難進何?一副憂心忡忡、顧戀不已的樣子。至于那亡國之君呢?詩中雖然只寫到他的盛其服飾(他一會兒羔裘,一會狐裘,很像現代那種一日三易其服的花花公子),但我們從那“逍遙”、“翱翔”、“如膏”等字眼,不難想象出他的驕橫跋扈,他的淫逸無度和輕佻自是。所以全詩雖純是賦體,其表現力和蘊含性都是比較強的。
上一篇:《羔裘》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羔裘》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