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史槃《櫻桃記·打桃》原文與翻譯、賞析
【一江風】 (旦)覷新荷,貼水如綺羅,那得花開朵,好景無多。夏至春歸,獨有榴懸火。薰風換錢大,又毒杏都成果,柳條似線吹裊娜。
【繡帶兒】(旦)伊須去替我把房櫳上鎖,還教瞞過鶯哥。嗔他處會付言,喜他時趣在閑嗑偷脧。園林初夏無不可,最關情燕交和。穿花處渾如錦梭,堪憐你雙雙何事奔波。
【粉蝶兒】 (生)文場戰罷氣消磨,浪走青城寄軾軻,猶如越鳥宿南柯。感他骨肉憐卑末,真把我,如賓入幕。小生昨日見妹子青山刷翠,秋水凝波,種種可人,使我情思迷戀,神魂飄散,教小生怎樣消遣也。姨娘呵,昔鄉間曾許男和女,今日里還稱兄妹,怕終防我孤男寡女,要瞞人合鏡拋梭。
【醉宜春】 (旦)金鵝,池塘幽雅,奈草池夜雨,濺濕凌波。(占)小姐,這櫻桃比前大多了。(旦)櫻桃近可,日影斜顏色無多。(占)小姐,前日還多,如今一發少了。(旦) 知么,況兼鳥雀屢經過,留得珊瑚幾顆。(占) 只有這個了,待我掇過梯子摘下來。(旦) 呆丫頭,這樹小怎用梯子,取竿兒打下來便是。(占) 這是了,待我取竿子來打。(旦) 只把小竿數尺,打將他墮。(占打櫻桃入書案介)
【鎖窗繡】(生)呀,這櫻桃拋卻誰何。(立高看介)呀,就是我心中那嬌娥。(占)墻內有人說話,聽他是那個在那里。(生) 想他分明托物,動我心窩。不然當做潘安擲果,且濟相如片時之渴。(占)小姐,是誰?(旦)是那個。(占) 丘相公么? (旦) 果然是他。(生) 聽鶯喉說果然是他。
【大節高】 (旦) 原來是丘五哥哥。(生)賢妹,多謝櫻桃。(旦) 那得個櫻桃來謝我。(生)這不是櫻桃? (旦) 瓶兒,那邊也有櫻桃么。(占)沒有。(旦)方才個,打著他,向書窗落。不然那得櫻桃顆,拈擎手上為奇貨。寄與多才莫弄錯,這些兒怎救得他饑餓。
【尾聲】 (生)好無奈些愁來大,攪人腸幾時貼妥,把一個伶俐丘生弄得個投下落。
《櫻桃記》講述的是唐末書生丘奉先與表妹穆愛娟的愛情故事。丘奉先和好友高憑同赴科考,途中與黃巢結拜,共至京都。榜發后高憑得中,丘、黃二人盡皆落第。奉先往訪姨父母豫州刺史穆青夫婦,留住其處。穆家小姐愛娟偕侍女瓶兒到花園中打櫻桃,櫻桃落到奉先書案上,奉先認為表妹是借物挑逗,遂與之隔墻對答。二人吟詩唱和,彼此有意。一日正秘密相會,不意為穆青撞破。穆青趕走奉先,將女兒許配神策都將軍管南仲之子管晏。時黃巢因訂有婚約的酒家女丁香遭管晏強奪,已憤而投入起事的故友王仙芝軍中,得知丘奉先之事,帶人劫出愛娟,送到華州刺史高憑處,又假造現場,使人以為愛娟已死。后丘奉先得中狀元,奉旨與管晏同往征剿黃巢。高憑讓愛娟和奉先相見,說明真相。奉先感念黃巢恩義,托病不行。管晏獨自進兵,為黃巢所殺,管南仲因而上本參劾奉先,朝廷卻不予追究。最后高憑奏請招安黃巢獲準,丘奉先一家亦獲團圓。這里的套曲敘寫了愛娟領侍女瓶兒在園中打櫻桃,恰與丘奉先隔墻相遇的有趣經過。
【一江風】 和 【繡帶兒】 兩曲在穆愛娟的游賞中自然展開,以精煉的筆墨描繪園林景色,寫出春末夏初的節令特點,為以下情節的展開設置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環境氛圍。穆愛娟偕同侍女瓶兒步出閨房,來到花園。此時的園中,新荷初綻,榴花似火,紅杏掛枝,柳絲飄揚,新燕穿花拂柳來往奔波,一派繁榮鮮麗景象。穆愛娟既為 “園林初夏無不可”、風景處處怡人而欣喜,又因良辰易逝、“好景無多” 而牽出一絲淡淡的哀愁。曲辭中 “薰風” 為暖風; “換錢大” 之 “錢” 系指荷錢; “毒杏” 之 “毒” 通 “熟”,為成熟之意; “伊” 在此處意為你,是對瓶兒的直呼; “房櫳” 原為窗欞,這里轉用以泛指居室; “鶯哥” 同 “鸚哥”,系鸚鵡的別稱; “嗔” 有嗔怪、討厭之意; “付言” 疑為 “忖言” 之訛,原意是說鸚鵡能猜測人言語中的含義; “閑嗑偷脧” 則是指鸚鵡無事時喜說些閑話,且會偷眼觀察人的舉止。“伊須去替我把房櫳上鎖,還教瞞過鶯哥” 意思是說鎖門時不要讓伶俐的鸚鵡探知蹤跡,免得它泄露出去,引來不便。這幾句暗用唐朱慶馀《宮中詞》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的詩意,與“最關情燕交和” 等句相應,含蓄地表現出青春少女不欲為人窺知的曲折心事。
下一曲 【粉蝶兒】 轉而敘寫與愛娟主婢一墻之隔的丘奉先獨坐書齋胡思亂想的景況。丘奉先科考落榜,意氣消沉,來到青城姨父母處聊且寄身,因而有 “文場戰罷氣消磨,浪走青城寄軾軻,猶如越鳥宿南柯” 之嘆。句中 “浪走” 為胡亂投奔之意; “軾軻” 義不詳,疑為 “轗軻” 之誤,“轗軻” 同坎坷,“寄轗軻” 意指丘奉先以坎坷之身寄居戚友處; “猶如越鳥宿南柯” 句源出 《古詩十九首》 的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借越地之鳥習于在靠南的枝頭棲息這一現象形象地展示游子的鄉愁。不得志的丘奉先由于得到姨父母的親切照應,生活暫時安定下來,因而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他感謝姨父母毫不見外,真是將自己當作親骨肉一樣看待。句中“卑末” 為丘奉先的自我謙稱; “如賓入幕” 原指幕僚參與機密,這里轉用來形容姨父母一家與丘奉先相處的親密無間。曲中的幾句科白直截了當地道明了丘奉先的心事,他在與姨父母一家相處的過程中,對表妹愛娟一見鐘情,只覺 “情思迷戀,神魂飄散”,難以自持。想起往日之事,丘奉先不由暗生怨懟。姨母昔年在鄉間已將愛娟許配給自己,可至今卻還只是讓二人兄妹相稱,看來是信不過他們,怕名分一定,這對孤男寡女會背著人干出荒唐的事來。句中 “合鏡” 典出唐孟棨 《本事詩》,南朝陳樂昌公主在國破時與丈夫徐德言離散,此前兩人打破一面銅鏡,各執其半,后終于兩鏡合一,夫妻團圓; “拋梭” 典出 《晉書·謝鯤傳》: “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 合而言之,“合鏡拋梭” 是指丘奉先與愛娟私下歡會調情。這一段將丘奉先在此時此地的所喜所憂所疑所慮真切細致地傳達出來,為下面他與穆愛娟的喜劇性接觸設置了一個特定的心理基礎。
隨后的一曲 【醉宜春】 曲辭同科白混雜,景物摹繪與動作描寫交融,以清新直白的語言敘述了穆愛娟主婢竿打櫻桃的前后過程。“金鵝,池塘幽雅,奈草池夜雨,濺濕凌波” 幾句緊接 【一江風】 和 【繡帶兒】 兩曲,既渲染了金鵝池塘的清幽靜謐,又通過景物轉換暗中說明了愛娟主婢在園中行進的狀況。三國時魏曹植《洛神賦》 有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的描寫,后因以凌波代指女子的纖足。這里的 “奈草池夜雨,濺濕凌波” 兩句是說夜來雨過,池邊積水,愛娟主婢走路一不小心就濺濕了鞋襪。以下的情節在愛娟和瓶兒的對話中展開,自然交代了 “櫻桃近可,日影斜顏色無多” 和 “鳥雀屢經過,留得珊瑚幾顆” 的景況。句中 “近可” 約相當于今日習語還行、挺好之類,“珊瑚” 為珊瑚珠的略語,借以比喻紅艷可人的櫻桃。櫻桃雖差強人意,但時至暮春,生長期將過,又加上鳥雀啄食,在漸斜的日影下看去,已是顏色衰淡,所剩無多了。質直平淡的答問中蘊蓄著一腔惜春傷時的悵惘之情,與 【一江風】 兩曲的感情基調上下貫串,吻合一致。最后曲辭僅以 “只把小竿數尺,打將他墮” 兩句敘寫打櫻桃的行動,便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推進到下一曲。
瓶兒打下的櫻桃飛過墻垣,正巧落在丘奉先書案上,當即引起他的猜疑,【鎖窗繡】 表現的就是丘奉先得知隔墻打櫻桃者為意中人后所產生的一系列大膽的胡思亂想。他始則驚,不知是何人拋過櫻桃來: “呀,這櫻桃拋卻誰何。” 登高望見愛娟,繼之以喜: “呀,就是我心中那嬌娥。” 狂喜之下,綺念頓生,幻想連連: “想他分明托物,動我心窩。不然當做潘安擲果,且濟相如片時之渴。” 曲辭中 “潘安擲果” 典出 《晉書·潘岳傳》,晉代潘岳字安仁,后省稱為潘安,他相貌英俊,乘車出門,遇到的婦女爭相往其車上拋擲果實,以示愛悅; “濟” 為解救之意; “相如片時之渴” 典出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代司馬相如患有消渴疾,而口渴即是此病主要癥狀之一。迷亂之中,丘奉先自作多情地以為穆愛娟是有意拋來櫻桃,托物寄情,借此打動其心; 要么就是擲果以傳達喜愛之意,順便讓他品嘗一下時令鮮果,聊解口渴。正當他胡亂猜測之際,又聽到愛娟與瓶兒燕語鶯聲的對話,此時愛娟已發現了墻那邊的丘奉先,故以 “果然是他” 之語回答瓶兒的問詢。
在緊接而至的 【大節高】 中,丘奉先與穆愛娟言語往還,接談起來。經過一番周旋,丘奉先才弄清楚,原來櫻桃只是愛娟主婢“方才個,打著他,向書窗落”,偶然落進書齋之內的,其中并不包含他想象出來的纏綿之意; 而像他這樣奇貨可居似的將櫻桃拿在手上,在對方眼中多少有些滑稽。愛娟心中對奉先頗具好感,但出于女兒家的矜持,不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來,反而故意作出冷漠的姿態,甚至以略帶譏嘲的口吻調侃說: “寄與多才莫弄錯,這些兒怎救得他饑餓。” 句中 “多才” 為昔時女子對男子的稱呼,“他” 疑為 “你” 之誤,或視為無實際意義的語氣助詞亦可。幾顆櫻桃既不能療饑,又無以慰情,方才還處在浪漫幻想中的丘奉先驀然遭此打擊,只覺心煩意亂,一腔情思無處排遣。【尾聲】 所表露的便是他這種六神難安的心理情緒。其中 “貼妥” 有穩定、妥當之意; “投” 應為 “沒” 之誤,“沒下落”即沒下場、難以收拾。丘奉先情到深處,飽嘗相思之苦,愁緒縈懷,牽腸掛肚,已經無法解脫。一個聰明伶俐的書生弄得個“多情卻被無情惱” 的結局,其懊恨、失落、尷尬與抑郁之情頗不難想見。
這出戲以打櫻桃為中心樞紐,圍繞這一關鍵性的戲劇活動來組織情節,安排曲辭。套曲簡略敘寫打櫻桃事而詳盡鋪排此前此后劇中主要人物的情緒心理,在刻畫環境、交代情節的基礎上深入開掘人物思想情感,凸顯出幾個富于個性的生動形象,使得戲劇情節成為人物性格自然展開的載體。明代著名戲劇理論家王驥德《曲律》中有云: “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數,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結撰。” 衡諸以上套曲,其起承轉合各處均以劇情演進為依歸,層次井然,有條不紊,確是明白了這一作曲之道的,謂之深于戲情曲理,當不為過。
上一篇:《楚昭公疏者下船》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比目魚·聯班》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