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楊萬里·過百家渡(四首選三)》鑒賞
楊萬里
其 一
出得城來事事幽,涉湘半濟值漁舟。
也知漁父趁魚急,翻著春衫不裹頭。
其 二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卻春寒。
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蛛絲作網竿。
其 三
一晴一雨路干澀,半淡半濃山疊重。
遠草平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隆興元年(1163)春,也是詩人任零陵丞的最后一年,秋天即回都城臨安,時年三十六。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湖南寧遠東南)城西之湘江岸邊。
是詩,楊萬里正決心擺脫江西派影響,跳出“無字無來處”之桎梏,改變奇崛險怪詩風,而努力創立自已獨特風格的“誠齋體”的開初時期。這個組詩《過百家渡》四首,就是這個時期的草創作品。
* * * *
楊萬里自從脫離了江西派羈絆之后,不愿再從書本文字中翻新出奇,而是多從自然景物中汲取題材,并善于捕捉事物特征和異態,從中發掘其詩意,借助擬人化手法加以表現,常使詩歌富有風趣,使作品顯示獨特的個性。這個寫景組詩,就是這樣的。比如——
其一,寫過百家渡口見聞。其實詩人在此所見、所聞和所思者甚多,詩歌可以表現的也是方方面面。但是,詩人卻把注視點聚焦于湘水中的一只漁舟上。而漁舟種種也不去寫,只寫漁夫“翻著春衫不裹頭。”可知引起詩人的興奮點落在灑脫自在的裝束上,表示了詩人對勞動者不拘禮法的欣羨之情。一說,是對漁夫為了“趁魚急”而不得已而為之,表示深切同情。亦通。
其二,寫拜謁柳子祠。柳子祠,即唐代謫居柳州的柳宗元祠堂,一直受人敬仰。詩人途經柳祠,但詩中不寫拜謁之事,也沒有憑吊懷古之語,只抓住了一個并不引人的“小鏡頭”——籬竿結蛛網,予以描寫,發掘了讓人共鳴的詩意。我想,作者之所以如此抓捕材料入詩,很可能是有興寄的,但它不明說,讓讀者任意馳聘自己想象,去自由發揮,去深入體悟。
其三,從文字鋪陳上看,此詩似乎在作全景式描繪。你看,它近寫了晴雨道路之干澀,又遠描了濃、淡山色之重疊。但是,此詩的真正著重點,卻放在叢草中的“牛背”和秧間的“人蹤”。細味其中的“遠草平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這兩句詩,其誘人的新鮮感,其精妙的匠心,實在令人嘆服!
上一篇:《各代詩歌與散曲》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文天祥·過零丁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