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陸游·金錯刀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①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②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③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④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⑤
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注釋】 ①錯: 鑲嵌。裝: 裝飾。窗扉: 窗戶。②八荒: 四面荒遠的地方。③京華:京都,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④史策: 即 “史冊”。⑤爾來: 近來。爾通 “邇”,近。天漢濱:漢江邊。漢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源出陜西西南部寧強縣,到武漢市人長江。南山:終南山,秦嶺主峰之一。
【鑒賞】 乾道八年 (1173),陸游在王炎幕府任干辦公事,積極抗金,共謀北伐,收復中原。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時,又一次遭到投降派的破壞,調走了王炎,反攻計劃落空。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乾道九年作于嘉州。
詩人借物抒懷,以金錯刀自比,興功名未就之嘆。黃金鑲嵌,白玉裝飾的寶刀,本是作戰殺敵的利器,而今卻被閑置,夜晚發出寒光。自己也本有 “掃胡塵”、“靖國難”的雄心壯志,可年近五十,卻未建功勛。提刀獨立,遙望四野,大片國土,仍遭金人踐踏,心中有無限的悲憤。聯想到京都的朋友們,他們個個也都是才華出眾的英豪,大家有著赤膽忠心報效祖國的共同志愿,并為此互勉互勵要生死與共。到而今,大家卻都為未建功勛留名史冊而感到可恥。
末尾兩句用戰國時期的典故,表達了詩人仍繼續堅持的赤忱報國的決心和抗金事業必勝的信念。詩人近來從軍到了秦嶺之下,漢江之濱,這里是戰國時期楚國所在地。當時楚國曾受秦國的外交欺騙和武力吞并,楚懷王客死秦國。但是楚國人民懷念故國,民間流傳著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的諺語。詩人激動大聲地感嘆和責問道: 楚國已亡,雖只剩下三戶人家也能滅亡秦國,我堂堂中國,有那樣多的愛國志士和民眾,怎能說空無一人?我們更能趕走金人,收復國土。這不僅表達了詩人抗金救國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同時也是對投降派有力的譴責。
此詩采用歌行古體,自創新題,韻腳與句式適應內容而變化。內容從見物有感,由己及友,到精當地使用典故,表達決心和信心,譴責投降,層層相扣,愛國之情愈來愈強烈。末尾用感嘆詞、參差不齊的長短句、反問句,更加鏗鏘有力、頓挫激昂地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文章作者:張靜書
上一篇:愛國詩詞《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許曉軒·除夕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