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侗·蘇幕遮》原文賞析
塞 上
朔云寒,邊月苦。觱栗西風,吹亂黃沙舞。夜半雪深三尺許。氈帳駝峰,倒載琵琶女。
打圍來,圈地去。銀管炊煙,茶煮烏羊乳。蠻府參軍窮塞主。匹馬隨他,看射南山虎。
打開一卷文學史,新奇瑰麗的邊塞詩蔚為壯觀,競放異彩。而邊塞詞雖有范仲淹開風氣之先,卻終是散兵游勇,難以成體。真正從審美角度客觀地描寫邊塞軍旅日常生活的,可謂寥若晨星。正因為此,尤侗的這首《蘇幕遮·塞上》才教人讀后耳目一新。
尤侗三十多歲時,曾以鄉貢除直隸永平府推官。永平府駐地就在長城腳下,故謂塞上。“朔云寒,邊月苦。”朔指北方。唐詩人嚴武有“朔云邊月滿西山”的詩句。黑云壓城,寒冰映月。云寒而月苦,作品一開始就將人帶入塞上邊關特有的廣闊荒漠的環境中,并暗示邊地的寂寒,戍守的艱苦,“觱栗西風,吹亂黃沙舞。”《詩經·豳風·七月》有“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句,觱栗二字亦可合用,仍形容嚴寒,凜冽的西風呼嘯著,遍地黃沙被風吹起,在空中飛旋彌漫,好象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舞蹈。一個“舞”字,使冰天雪地,風沙磧石的邊塞瞬間變得雄奇浪漫,富有詩意。“夜半”句進一步畫出邊地的獨特景觀。在這寒冷寂寥的冬夜,雪深三尺,戍邊的將士不是沉睡夢鄉,而是“氈帳駝峰,倒載琵琶女”。氈帳,即氈做的帳蓬,宿營時以木支起,拔營時置之駝背。琵琶女指隨軍的樂妓。駝峰上馱著折起的氈帳,倒坐著彈琵琶的軍妓。大雪且是夜半,他們干什么去呢?與下片連起來看,可能是去打獵。打獵要起早趁雪,尤氏《望海潮·觀獵》中有“將軍坐地分曹,有健兒行炙,美女彈槽”句,故又攜妓。這兩句生動再現了邊塞軍中生活的情趣和邊地異域的習俗風情。
過片繼續描繪軍旅日常生活。“打圍來,圈地去。”打圍即打獵,“圈地”,是清代統治階級用強制手段掠奪土地的一種方式。順治元年(1644) 清政府頒布“圈地令”,在近京五百里州縣內進行大規模圈地,設置皇莊、王莊及八旗官兵莊園。尤侗出塞正在此間,身為小小屬官,自不能免。清初北方統一,邊防無戰事,“燕雀排衙,公事彈琴了。”(《蘇幕遮·塞上》之二) 來去匆匆,無非圈地打獵。“銀管炊煙,茶煮烏羊乳。” “銀管”即銀字,管笛屬樂器,因管上用銀作字,標明音色高低而名。“烏羊乳”,即黑山羊奶。我國北方牧區有喝奶茶之習,烏羊奶茶為上。此句鏡頭一閃,又回到氈帳。銀管初調,炊煙裊裊,乳茶飄香,在動蕩不定的軍旅生活中,也有溫馨恬然的小憩。“蠻府參軍窮塞主”是作者自指。“蠻府”指邊防帥府。推官俗稱司理參軍。他在《念奴嬌》中也曾寫道: “我亦蠻府參軍,短衣長劍,喜逐將軍獵。” “窮塞主”一詞出自歐陽修,范仲淹作《漁家傲》 (塞下秋來) 被他譏為“窮塞主詞”。“匹馬隨他,看射南山虎。”畫面又推向廣闊的野外。“他”,指鎮守永平府的將軍及其隨從們。將軍旋風般馳過,“臺上呼鷹,磧中走狗,千人弓箭橫腰。牙纛抗招搖。”(《望海潮·觀獵》) 詞人拍馬緊隨,觀看雕弓射虎,以觀獵作結,給人留下較大的想象空間。
也許會有人說這首詞并無深刻的思想意義,還對“圈地”津津樂道。但它真實地再現了清初北方邊塞的軍中生活,其認識價值和美學價值卻是不可否認的。在六十二字的體制中,邊塞風光、異域風俗、野外打獵、軍中行樂等,穿插交織,容量之大,令人驚嘆。所勾畫出來的豐富多彩的塞外軍旅生活圖,也給予人們一種新鮮強烈的審美刺激。
上一篇:《屈大均·紫萸香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洪亮吉·菩薩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