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美堂暴雨》宋山水詩鑒賞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這首律詩是詠杭州夏季的暴雨。作者在詩中繪聲繪色地描摹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浩大的江上雨景。
開頭兩句描寫暴雨欲來時的景象。低雷為暴雨的先驅,濃云是大雨的征兆,雨勢之猛之大已可預想,從中也透出一種劍拔弩張的力度和緊張感。頷聯夸張地描寫風雨交加、如晦如冥之景: 海面(即指錢塘江的江面)豎立,暴雨橫瀉,驚心動魄,令人咋舌。這兩句均是化用前人詩語。前句“吹海立”,出自杜甫《朝獻太清宮賦》的 “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后句則直接沿用唐代殷堯藩《喜雨》中“淛(同浙)東飛雨過江來”的成句。信手“拿來”點染,卻十分吻合眼前情景,渾然一體,體現蘇軾熔古鑄今的高超手段。頸聯用兩個新穎奇特的比喻,傳遞出面對江雨的獨特感受: 江面水勢猛漲,似突過江岸,猶如杯中斟滿之酒高出杯面; 急促有力的雨點聲恰似咚咚作響的擊鼓聲。尾聯化用典故,巧嵌比喻,由景人情,從雨到人。傳說,唐玄宗命李白作詩,而李白時已喝醉。玄宗讓人水灑其面令醒; 李白醒后,“頃之成十余章”。蘇軾視暴雨為清泉,是詩人李白(也是作者自己)傾瀉瓊瑰美玉般清辭麗句的誘發因素。暴雨不再是可怕之物,表達了作者的雄豪胸襟。
這首律詩的主要特點在于蘇軾善于抓住當時當地的特征,運用縱橫飛宕、騰挪雄奇的筆力,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雨勢的壯闊,并進一步寫出觀雨者——蘇軾自己的豪放雄健的心境。首先,作者觀賞的是江上暴雨,因而詩中交織地描寫暴雨傾瀉和江水猛漲,江、雨混而為一,以江水的洶涌襯托雨勢的浩大。其次,作者是坐在山上的有美堂觀賞雨景的,詩中的描寫也充分體現了這種俯觀的視象特征: 雷起腳底、云繞身旁,似虛似實,既含夸張之筆,又不乏地勢根據。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俯視不但是視角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以江水為美酒,以暴雨為引發詩文創作的契機,渲染了作者心中吞吐萬物、蔑視一切的氣魄和胸襟。豪杰壯闊,既是暴雨的特征,更是蘇軾自身精神面貌的寫照。
上一篇:范成大《最高峰望雪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韓愈《條山蒼》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