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馮班·朝歌旅舍》原文賞析
乞索生涯寄食身,舟前波浪馬前塵。無成頭白休頻嘆,似我白頭能幾人?
馮班在年輕時曾有一段苦學經歷,他的老師錢牧齋說他: “其為人悠悠忽忽,不事家人生產,衣不掩骭,飯不充腹,銳志講誦。” (《馮定遠詩序》) 明亡后,他的仕進之路斷絕了,生活更為困難,但仍能固窮守志,不愿趨附新朝,常旅食四方,吟詩自適。這詩就是他晚年途次朝歌所作。朝歌,今河南淇縣,曾為殷商晚期都城,這里頗有引發詩人興致的古跡。據說姜子牙(呂尚)六七十歲時在這一帶做賣食、殺牛的營生,很不得意,直到八九十歲才發跡。李白 《梁甫吟》寫道: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朝歌屠叟”恐怕是最為人樂道的,像馮班這樣窮愁潦倒、經歷特殊的人路過此地,會有一番特別的感慨。
“乞索生涯寄食身,舟前波浪馬前塵。”這就是寫自己旅食四方的苦況。“乞索”,乞討,求人接濟,與“寄食”略同。“乞索生涯”——“寄食身”,反復述說,見出悲酸。一個讀書人,落魄若此,這是叫人為之同情的。陶淵明在《乞食》詩中寫道: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這里有多少不得已啊。“舟前波浪”、“馬前塵”,這也是反復概括旅途生活,見出地域的廣闊,時間的久長。這里變敘述為描寫,從“波浪”、“塵”中,是不難想象其顛沛流離情形的。這些就是他的生涯,與未遇前的姜子牙是相似的,路過姜子牙流落之地,他自然想起這位“前賢”。“無成頭白休頻嘆,似我白頭能幾人?”是他的感慨,這感慨意味甚多。“無成”一般指功名不遂,頭白而無成應該說是很悲哀的。當他想到姜子牙的不遇,會有同病相憐之感,但姜子牙后來畢竟有遇,得以大用,而自己則決無聞達之時,想到這會更加悲哀。他勸自己 “休頻嘆”,說“似我白頭能幾人”,意思就是說“似我白頭無成能幾人”,可以理解這是一種無可奈何、近于絕望的口吻。還可以理解這是一種自傲的口吻。兩句當還含有對姜子牙的諷刺之意。姜子牙本是殷朝臣民,暮年為周文王知遇而助之滅殷。出于對明朝的感情作者對此會不以為然的。這里“休頻嘆”,就是視頭白無成為當然,意思是說本來就不打算在新朝謀什么仕進之路,“無成頭白”正表明自己盡忠于故朝,比之姜子牙那種朝秦暮楚不是高尚得多嗎?這里還可引申一步: 甲申之變后故明許多達官顯宦紛紛投降,一些文人學士也多有變節事敵者,作者的老師錢牧齋便是其中的一個,是叫他不勝悲慨的。這里借諷刺姜子牙,也諷刺了這些變節者。“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當是這兩句的別一種意味。
馮班一些絕句甚有唐人風調,婉而多諷,時人吳喬就說他的詩: “不著議論聲色而含蓄無窮。” (《圍爐詩話》) 此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一篇:古詩《譚獻·望月憶女》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舒位·楊花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