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翔·臨江仙》原文賞析
不斷柔情春似水,迢迢那計西東。午眠初起玉釵松。畫屏離思遠,羅袖淚痕濃。
云水粘天樓外路,卷簾試認狂蹤。一雙燕子夕陽中。莫銜殘鬢影,吹向落花中。
這是一首情詞,綺思麗語,柔婉蘊藉。詞風近于宋人晏小山、秦淮海。詞寫的是女主人公獨守空閨、百無聊賴的形象,并抽繹出她心中縈繞不絕的閨怨情思。
上片先揭示女主人公的心態:“不斷柔情春似水,迢迢那計西東。”前句從秦觀《鵲橋仙》“柔情似水”化出,又著意修飾。“柔情”指女主人公思念愛人的那種細膩、溫柔的真情;“不斷”,強調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春似水”即“似春水”,這個比喻又增添了 “柔情”柔婉、溫馨的意味。“迢迢”形容春水久長,“那計”,不考慮。這曼曼柔情融進了綿綿情思,如豐盈、柔婉的春水在時空中長久地流淌,無所羈勒,并不考慮流向何方。這一方面比喻女主人公感情的深長,一方面則與愛人“狂蹤” 不定,無法得知其浪跡天涯何處相關。接下詞又描寫女主人公的外貌:“午眠初起玉釵松。”這是一副懶散、憔悴的形容。午睡是因為心中郁悶無聊,而頭上玉釵松斜不整的細節,更活畫出女主人公因親人不在身邊而無心梳妝,“首如飛蓬”般的癡呆情態。它與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所寫的“起來慵自梳頭”之情態正相仿佛。上面幾句實際上并未點明其“柔情”的內涵與“玉釵松” 的原因,基本上是一種客觀描述,是上片歇拍的兩層鋪墊。至上片結句才如剝筍殼,層層深入,泄露出“離思”這一底蘊:“畫屏離思遠,羅袖淚痕濃。”對句工整,詞旨蘊藉。當女主人公看到臥室畫屏乃激起深遠的離思,這與“迢迢那計西東”相應。為什么見“畫屏”而“離思遠”,作者引而不發,由讀者自己去猜想:此畫屏一定與當初的恩愛夫妻生活有不解之緣,因此睹物思人,情思綿邈。它恰似春水不可遏止地漫溢出心頭,化作熱淚揩在絲織的衣袖之上。“淚痕濃”,是淚水多、常擦拭的結果。這就把思遠情濃的女主人公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來。
如果說上片尚限于描寫女主人公在閨樓內的情態; 那么下片則把其視線引向樓外,因為她的心已飛向遠方,去尋覓外游的親人了,詞境因此得以拓寬,“離思遠”的心境亦形象具體了。上片言“離思遠”,下片就寫她遠望樓外,承接得十分自然。“云水粘天樓外路,卷簾試認狂蹤。”這是描寫她看到的“樓外路”水天合一,渺茫無際,一“粘”字新穎而貼切。眺望那空闊的云水之路,她想辨認夫君狂野無定的蹤跡。這“狂蹤”寄寓著她深長的懷念。但“認狂蹤”徒勞無益,不能不失望、悵惘; 尚不止于此,親人沒看到,卻看到“一雙燕子夕陽中”: 夕陽西下,燕子成雙作對歸巢棲息。人獨立而燕雙飛,強烈的對比,人將何以堪?此情此景正與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意境相近。女主人公此刻該肝腸欲斷了! 于是,作者又生奇思異想:“莫銜殘鬢影,吹向落花中。”這該是女主人公內心的獨白,亦是向燕子求情。“殘鬢”,指稀疏的鬢發,此乃長期憂思所致; “殘鬢影”借代女子憔悴的身影。“落花”亦是“憔悴損”(李清照《聲聲慢》)的自然之物。“影”輕且薄,故燕子可“銜”可“吹”,兩個動詞十分精警不凡。她哀告燕子不要銜起她憔悴的身影,再吹向憔悴的落花之中,那樣她就更顯得憔悴不堪了! 女主人公畢竟渴望保持青春麗影,以等待遠方的愛人歸來。詞中女子由樓內的“離思遠”到樓外的“認狂蹤”,是其感情的深化,但結果不僅未得到慰藉,反而憂思益重,淚痕更濃,這是她始料未及的。這個愁情婉轉的結束真令人為之嘆息。
上一篇:《張翥·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倪瓚·人月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