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金縷曲》原文賞析
和嶰筠韻
絕塞春猶媚??捶冀肌⑶邃粞?,新蕪鋪翠。一騎穿塵鞭影瘦,夾道綠楊煙膩。聽陌上、黃鸝聲碎。杏雨梨云紛滿樹,更蘋婆新染朝霞醉。聯袂去,漫游戲。謫居權作探花使。忍輕拋、韶光九十,番風廿四?寒玉未銷冰嶺雪,毳幕遍聞香氣。算修了、邊城春禊。怨綠愁紅成底事?任花開花落皆天意。休問訊,春歸未!
林則徐和鄧廷楨(字嶰筠)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強大昌盛,高舉抗英大旗,外與英國侵略軍進行了殊死的戰斗,內與投降派進行了復雜的較量。他們終因得罪了這批見利忘義的賣國之徒,先后被戍伊犁(今新疆伊寧一帶)。在貶謫地綏定城(今新疆霍城),他們借游春看花為名,以《金縷曲》詞唱和,抒發了自己被貶的愁怨與不滿。這里所選,即是當時林則徐酬和鄧廷楨的詞。
上片描繪邊塞的春景?!敖^塞春猶媚”,表達了詞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摯愛之情與他雖身處逆境但仍情緒樂觀的精神。接下三句,具體描繪邊城春色:嫩綠的草芽鋪滿了城外的大地,點點片片的山花相雜其間,近處碧綠清澈的小湖,被陣陣春風吹起層層微波?!耙或T”七句,逼真地寫出了登高望遠的所見所聞:城外之地與沙漠相接相連,卻垂柳夾道。飛騎奔馳其間,塵土紛揚,馬騎若近若遠,飛鞭忽隱忽現,似斷似續。山野里,柳叢中,傳來了黃鸝一聲緊接一聲的鳴叫,猶如一曲悅耳的歌,淡紅色的杏花在微風中如春雨般灑落,而雪白的梨花卻開得正盛,如云彩一樣在天地相接處飄浮。轉身東望,紫紅色的蘋果花初綻花蕾,似火一般,將朝霞染得更加鮮紅艷麗。
“聯袂去,漫游戲”兩句抒情。林、鄧兩人是先后從戰火紛飛的廣州來到這荒僻之地謫居的,是從唇槍舌戰的朝廷來到這邊塞小城“思過”的,其心情之壞自可想見。誰知詞人筆鋒一轉,只輕描淡寫地說他們倆就如游伴,來到這邊地小城踏青游春一般。說得輕松,但詞人內心的沉重之感是讀者都能感覺到的。
過片“謫居權作探花使”,將詞人憤投降派不抗,怒決策者不爭的內心世界和盤托出。意即既然我身為謫吏.事事不由己,那就只好把貶斥之地看成游山玩水、追花逐春之所。接下“忍輕拋”兩句,進一步道出了詞人的這種苦痛:邊城美麗的風光處處皆是,國家西部淳樸的民風永駐長在,我又怎么忍心隨隨便便地拋此而去?其實,詞人內心并不樂意前來邊城作這“探花使”,他雖身在邊城,但心卻在廣州,時時記掛著國家的抗英大業及其在反侵略反外侮中與自己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廣州百姓。
“冰嶺雪”既是天山景色的真實寫照,但又含有詞人深刻的寓意。詞人自喻“寒玉”,他喻“冰嶺雪”,雪,玉相較,把自己與投降派們區別開來,足見其不肯與他們同流合污的品格。而“未消”兩字,似乎又聽到了詞人無力回天、深以為恨的呼喊?!半ツ弧本浣铓v史典故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志向。李陵《答蘇武書》有“韋鞴毳幕,以御風雨;擅肉酪漿,以充饑渴”之句來贊揚蘇武寧死不屈的品質。林氏在這里借用,既切合貶地伊犁的實情,而蘇武威武不屈的志向.又正是自己所要堅持的。
“算修了、邊城春禊”.又強作歡語,而實在宣泄內心的不平之氣。意即這次發配,權當在三月三日外出,在水邊嬉戲,祓除不祥之游。
最后四句,是針對鄧廷楨原倡而發。鄧詞云:“雁柱華年真一夢,問啼鵑可解離人意?春漸老,勸歸未?”鄧詞可與林詞參讀。林詞既是對老友加同志鄧廷楨的勸慰,又是自己態度志向的表白:面對春天大好時光長吁短嘆,怨天尤人,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還是聽憑大自然花開花落、陰晴圓缺的變化吧!面對日落月升,春去冬來這樣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我們又何必去關心春天歸去沒有這樣的問題來困擾自己!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保持自己的晚節。最后四句,是這首詞的重點所在。表面看來,消極有余,奮爭不足。但究其內心,卻是詞人對民族利益受侵、個人事業受挫的血淚控訴,不滿呼喊;是詞人堅持斗爭、保持晚節的表白,是對抗英大業必勝的展望。
這首詞,上片寫春天艷麗的自然風光,正與下片不堪回首的人間往事恰成對照,從而抒發了詞人的怨愁憤恨,表明了他自己的志向。
上一篇:《譚獻·金縷曲》原文賞析
下一篇:《屈大均·長亭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