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周頤·減字浣溪沙》原文賞析
風雨高樓悄四圍。殘燈粘壁淡無輝。篆煙猶裊舊屏幃。已忍寒欺羅袖薄,斷無春逐柳綿歸。坐深愁極一沾衣。
一晌溫存愛落暉。傷春心眼與愁宜。畫闌憑損縷金衣。漸冷香如人意改,重尋夢亦昔游非。那能時節更芳菲?
王國維對況周頤極為推崇,曾曰:“蕙風詞小令似叔原(宋晏幾道),長調亦在清真(宋周邦彥)、梅溪(宋史達祖)間,而沉痛過之。彊村雖富麗精工,猶遜其真摯也。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果何為哉?”(《人間詞話》)在王國維看來,朱、況并稱,而況氏成就似乎更在朱氏之上。王國維論況周頤,難免夸張溢美之嫌,自當別論,但贊賞其小令,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里,看他的兩首《減字浣溪沙》。
《減字浣溪沙》,即為《浣溪沙》。這兩首詞,調下無題,就字面上看,所寫乃一種傷春情緒。第一首寫春夜春愁,愁極沾衣;第二首寫舊夢難尋,芳菲不再。兩首詞合在一起看,可知這種傷春情緒,實際上就是對于美好春光的消逝及青春年少一去不復返的一種傷感。
第一首寫美好春光的消逝,側重于外部景象描繪及氣氛渲染,用物境烘托心境。“風雨高樓悄四圍”,點明這是個風雨之夜,高樓四周圍,悄然無聲。主人公就處在這一具體環境當中?!皻垷粽潮诘瓱o輝”與“篆煙猶裊舊屏幃”二句,由屋外描寫轉向室內。燈已殘,更已深,光“淡”是燈“殘”的具體體現;象篆書一樣的香煙還在舊屏風和舊幃幕間裊繞,說明焚香將滅未滅,但與殘燈一樣,也將香消篆冷。以上皆為景物描寫,由室外到室內,使人物所處環境呈現于讀者目前。下片首句集中刻畫這一具體環境中的人物?!耙讶毯哿_袖薄”,著一“欺”字,由自然物象過渡到人事,于是,人物登場。此時此刻,在風雨交加的深夜,主人公羅衣單薄,經不起寒冷。而且,主人公并從自身遭遇,想到樓外的柳綿?!皵酂o春逐柳綿歸”,此時此刻,風吹雨打,枝上柳綿,一定隨著風雨,四處飄流。二句所寫,由外物到人物內心,又從人物內心到外物,將物境與心境融合為一。于是,便引出最后一句:“坐深愁極一沾衣?!背顦O淚沾衣,這是傷感的具體情狀。全詞所寫.主題很明確:是因為美好春光被風吹雨打去,才如此傷感;也是因為將此美好春光與身世遭遇聯系在一起,才會愁極淚沾衣。上片所寫物景與下片所寫人物的心境,互相映襯,將一個“愁”字表現得非常充分。
第二首寫青春年少一去不復返,側重于內在心理刻畫,自訴心曲?!耙簧螠卮鎼勐鋾煛?,這是黃昏時的景象。一晌,謂時間之短促。因為曾經享受過溫存情愛,而此溫存情愛又是那么短暫,所以更加喜愛落日的余暉。但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落日的余暉,同樣也是那么短暫。接著,“傷春心眼與愁宜”,直接點破“愁”字,謂傷春情緒,只有用一個“愁”字來描述,才最為合適。這一句由實而虛,從黃昏景象寫到內心世界。“畫闌憑損縷金衣”,由虛而實,寫黃昏時候憑闌眺望的情景??|金衣,即金縷衣。唐杜秋娘詩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詩篇表現珍惜青春年少、及時行樂的思想。詞作謂“憑損縷金衣”,因為愛惜落日余暉,依依難舍,所以不惜將金縷衣“憑損”,正表現對于青春年少的無限追慕。這是上片,以憑闌遠眺,愛戀落日余暉,描繪青春年少的無限美好。下片直抒胸臆,以“香”與“夢”說明青春年少之一去不復返。“漸冷香如人意改”,焚香漸冷,這是夜深的情景.謂焚香即將熄滅;香與“人意”一樣不斷發生變化,即“改”。此“人意”即指心境?!爸貙粢辔粲畏恰?,謂舊夢難尋,即使有了夢,其夢境也不如往日所經歷的景象那么真切。這兩句為并列對句,前一句將“香”與“人意”對舉,說明心境隨著物境的變化而變化,已有一層悲哀。后一句將“夢”與“昔游”對舉,說明往事之無法追尋,再加一層悲哀。兩句相疊,其悲哀情緒就更加濃重。最后點題:“那能時節更芳菲?”指出芳菲不再,青春年少一去不復返,這是自然規律。詞作所寫,情多于景,與第一首有所不同,但所敘寫的情,真切可感,與第一首相比.在訴說內心情緒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國維說“蕙風詞小令似叔原”,所指當是 這一妙處。
上一篇:《況周頤十首·減字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黃人·鳳棲梧》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