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十首·青玉案》原文賞析
憶 舊
桃花春水湘江渡,縱一艇,迢迢去。落日赪光搖遠(yuǎn)浦,風(fēng)中飛絮,云邊歸雁,盡指天涯路。
故人知我年華暮,唱徹灞陵回首句。花落風(fēng)狂春不住。如今更老,佳期逾杳,誰倩啼鵑訴!
船山這首詞,是在石船山追憶從前的一個春天,由湘江回衡陽,并有故人相送時的情景。他在《 南窗漫記》中說:“物必有不可復(fù)陽者,而況仆乎?頹然任之而已。顧有難于自已者,自歲待庭闈,洎出承先生長者之席隅,及與士友周旋,即閑顛當(dāng)之戶于駕谷,不乏跫然之音 (即本《莊子》有人逃于空谷無人之地,聞人足音跫然而喜) ,數(shù)年來,俱以一淚而絕。(即雖有人來,但在相視流淚別去后便不再來。)近則兩耳皆聵(聾),杜鵑啼屋后樹,亦不復(fù)聞。然且寸心猶昔,將何措而可哉?”這一小引中所記與這首詞中所寫,正可以相互印證,詞就是寫他寸心猶昔的思舊心情。
在《姜齋詩話》中,船山主張“興在有意無意之間”,情雖有在心在物之分,但景生情,情生景,是有著相互移轉(zhuǎn)關(guān)系的。這首詞也正因為花落風(fēng)狂的三月暮春光景,引起他一段回憶,那是溯湘江歸衡陽的時刻。據(jù)《明遺民錄》載:王夫之晚年曾游郴州、永州、邵陽等地,這首詞自當(dāng)是追憶從那里回來的時候。《姜齋詩話》中還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所以這首詞寫景如畫,敘情如訴,不露深哀。但哀感自倍。
詞的第一句:“桃花春水湘江渡”,點出時節(jié)和景色。《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桃始華。”因之江河水春汛,都稱“桃花水”。韋莊《菩薩蠻》:“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這句正是寫二三月間春江水綠的湘水渡頭。后面二句:“縱一艇,迢迢去。”也是實寫,乘坐類似漁舟的短小艇子,隨著春水迢迢遠(yuǎn)去。這三句恰恰說明船小水大,行程很快。上片以下幾句都是寫回頭眺望離別處的情景,便充滿了主體感情,使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第四句:“落日赪光搖遠(yuǎn)浦”,刻畫夕陽波光很美。“遠(yuǎn)浦”就是送別之處,王維《欹湖》:“吹簫凌極浦(極遙遠(yuǎn)的意思),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行者),青山卷白云。”這里是回頭看去,落日很紅很紅的光,在遠(yuǎn)浦波中搖蕩,金光瀲滟。下二句“風(fēng)中飛絮”,“云邊歸雁”都是回頭所見,飛絮飄飛,雁歸南浦,似乎它們的飛向是:“盡指天涯路。”即自己感到不能再來的南方遠(yuǎn)似天涯之路。王夫之從南明軍到過常德這一帶,還遠(yuǎn)到過桂林,所以最后一句不但指今別處,還暗指更遙遠(yuǎn)的地方。明高啟《沁園春·雁》: “橫破瀟湘萬里天”,所以不能真認(rèn)為雁不過衡陽。天涯路是望不盡的。晏殊《蝶戀花》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和這首詞的“盡指天涯路”都是虛寫,是移情入景,留有無限思索余地。
下片的換頭,還和上片相連,寫送行的故人,又以首一語過渡到寫詞的今天。“故人知我年華暮,唱徹灞陵回首句。”第一句是說別故人之時,自己年已遲暮,第二句卻說為我唱夠“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王粲《七哀》) 之句。這句含意很深,當(dāng)指桂王部下掌權(quán)者內(nèi)部矛盾,王夫之彈劾王化澄,得罪后就離開了桂林。歌唱的就是這一段悲慨史實。又《蝶戀花·昭山孤翠》詞中也有“明月南枝烏鵲繞,登山何處依劉表”之句,那么以上都是憶舊,而“年華暮”一語,正與今天的感興相連,感興之起就是寫詞之日,又值暮春,而年華又遞增,于是憶舊。結(jié)段四句:“花落風(fēng)狂春不住。如今更老,佳期逾 (同愈) 杳,誰倩啼鵑訴! ”這一段正與《南窗漫記》所述相同,即“物有不可復(fù)陽者”,明王朝已不可能恢復(fù),人老也無法恢復(fù)青春。“佳期逾杳”暗喻國不可復(fù),人也老去。杜鵑是蜀帝杜宇魂所化,詞人多以比喻亡國之恨。陸游 《 鵲橋仙·夜聞杜鵲》: “故山猶自不堪聽”,陳亮《水龍吟》: “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王沂孫《高陽臺》: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都寫啼鵑。所以這首詞結(jié)語:“誰倩啼鵑訴! ”即誰還請?zhí)澌N訴說心中幽怨呢? 國已不可恢復(fù),聽鵑啼那將是愁上加愁。船山詞意也還是“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南窗漫記》說他耳聾已聽不到啼鵑,可見一生總是愁聽鵑啼,所以說這幾句還是寄托亡國之恨,用反語寫出,更加沉郁哀傷。
船山這首詞,藝術(shù)結(jié)構(gòu)最為精美,他的詞很少依傍性,開始三句突然而起,意境很美,近乎以樂景寫哀,令人不知道是憶舊。這是利用倒插法,下片后半才點出。當(dāng)時的回首“盡指天涯路”,與今日的“誰倩啼鵑訴”相照應(yīng),一懷有一定希望,一是絕望。全首連接針線細(xì)密,又筆勢清逸自然,而意在言外,寄慨極深,是明清之際的愛國詞章不可多得的作品。而又虛實結(jié)合,有實寫,有想象,筆墨落于小幅行旅的圖畫上,對自己生平的記敘性也較突出,和兩宋詞元明詞都很不同,已是清人詞特色。總之,這首詞還是一首理應(yīng)傳誦的佳作。
上一篇:《顧貞觀·青玉案》原文賞析
下一篇:《譚獻(xiàn)·青門引》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