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
庭草銜秋自短長,悲蛩傳響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鄰好,引蔓殷勤遠過墻。
秋色無邊,高翥選取庭院中的花草枝葉寫成《秋日》,窺一斑而知全豹,而使秋景畢現,秋意盎然。
秋風起于青蘋之末,悄悄吹遍大地,庭院墻邊的小草,在長長短短的葉梢上露出了點點姜黃。這是秋的先聲,敏感的小草才捕捉到了秋的信息。因此,詩人巧妙地用了“銜”字,顯出錘煉之功。庭草無言,“一歲一枯榮”“春風吹又生”,似乎是順乎自然,而蟋蟀和蟬,鳴聲應答,在探索秋天的腳步。它們感到時光流轉,生命終將結束。詩人用“悲”“寒”來表示它們的感傷。秋草自在,秋蟲悲鳴,詩人的一見一聞、一靜一動,相映成趣,筆致極為靈活。這些描寫,客觀地表現草葉昆蟲在大自然中的不同的活力和各異的姿態。“豆花似解通鄰好,引蔓殷勤遠過墻”則是詩人主觀感情的外露,滿墻的扁豆成為感情的載體。花朵簇簇,藤蔓陸離,欣欣向榮,生機勃勃。這是秋之生命。盛開的豆花,孕育著累累豆莢。這是秋之果實。豆蔓熱情攀援,越墻而過,成為固結近鄰友誼的紐帶。這是秋之高潔。詩人贊美秋天,歌頌秋天,一反“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傳統思維,頗有新意。詩人的胸襟是舒展的,情趣是美好的。詩由視聽之間到感情的升華,由秋景秋聲到秋意秋情,層遞累進,含蓄委婉,構成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上一篇: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宋伯仁《村姑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