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十首·沁園春》原文賞析
保寧佛殿即鳳凰臺,太白留題在焉。宋高宗南渡,嘗駐蹕寺中,有石刻御書王荊公贈僧詩云:“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嘗不強顏。亦欲心如秋水靜,應(yīng)須身似嶺云閑。”意者當時南北擾攘,國家蕩析,磨盾鞍馬間,有經(jīng)營之志,百未一遂,此詩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況。予暇日來游,因演太白、荊公詩意,亦猶稼軒《水龍吟》用李延年、淳于髠語也
我望山形,虎踞龍盤,壯哉建康。憶黃旗紫蓋,中興東晉;雕闌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蓮,朝朝瓊樹,宮殿吳時花草香。今何日?尚寺留蕭姓,人做梅妝。長江,不管興亡,漫流盡英雄淚萬行。問烏衣舊宅,誰家作主?白頭老子,今日還鄉(xiāng)。吊古愁濃,題詩人去,寂寞高樓無鳳凰。斜陽外,正漁舟唱晚,一片鳴榔。
這是一首金陵懷古詞。
在白樸之前,用詞寫這一題材的名作已有孫浩然的《離亭燕》、王安石的《桂枝香》和周邦彥的《西河》。孫浩然、周邦彥詞是寫金陵滄桑、人事興衰的感慨。王安石詞則是借敘述六朝“繁華競逐”導(dǎo)致相繼滅亡的歷史事實來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要吸取教訓(xùn),改變窮奢極欲生活,勵精圖治,免蹈六朝覆轍。應(yīng)該說,這些詞都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深刻的啟發(fā)。白樸這首詞怎么樣呢?它在上述這些膾炙人口的佳作面前能不能也占一席之地呢?應(yīng)該說,在金陵懷古詞中,白樸這首《沁園春》是并不遜色的。
詞的上片寫金陵的形勢和歷史。首三句:“我望山形,虎踞龍盤,壯哉建康。”登高遙望,石頭城象猛虎踞坐,四周連綿的叢山象巨龍盤繞。《太平御覽》引晉張勃《吳錄》云:“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觀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面對這樣的形勢,令人不禁贊嘆,金陵真是雄偉壯觀呵。這是金陵的形勢、金陵的外表。金陵既然有這樣好的形勢,它在歷史上曾經(jīng)留下過什么遺跡呢?這是讀者讀至此想了解的,也正是詞人下面要著重寫的。“憶黃旗紫蓋,中興東晉;雕闌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蓮,朝朝瓊樹,宮殿吳時花草香。”以一“憶”字領(lǐng)起兩段下文。一是從公元317年司馬睿在這里建都稱帝,史稱“東晉”起,南朝的宋、齊、梁、陳及五代的南唐都在這里稱帝,都把這里作為都城。只舉東晉,南唐,而略去宋、齊、梁、陳,是省略寫法,這是詩,不是歷史,它完全可以這樣寫。“黃旗紫蓋”,按我國古代迷信的說法,哪里天空出現(xiàn)黃旗紫蓋狀云氣,哪里就要出皇帝。《三國志·吳志·孫皓傳》:“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雕闌玉砌”,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詞云:“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二是舉齊東昏侯和陳后主的荒淫生活和最早在金陵建都的東吳宮殿故地的花草也散發(fā)著芳香,來概括上述朝代的統(tǒng)治者在這里建都的三百多年中過著窮奢極侈,縱情聲色的荒淫生活。寫法和上一層是一樣的。“步步金蓮”,《南史·齊東昏侯紀》云:“又鑿金為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朝朝瓊樹”,《陳書·后主紀》云:“制新曲有《玉樹后庭花》,其略云:‘璧月夜夜?jié)M,瓊樹朝朝新。’大抵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這些往事,還給金陵留下痕跡嗎?“今何日,尚寺留蕭姓,人做梅妝。”上述的朝代已經(jīng)是遙遠的過去了,已經(jīng)是歷史了,但是,時至今日,還留下了“蕭寺”,還流傳著“梅花妝”。李肇《國史補》云:“梁武帝造寺,令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寺’,至今一‘蕭’字存焉。”《翰苑新書》云:南朝宋武帝女,人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著其額,成五出之花,因仿之為梅花妝。
下片抒情。“長江,不管興亡”,舊的朝代消亡了,新的朝代又興立起來了,歷史就是這樣不斷變化,但茫茫長江卻不管王朝的興或亡,只是年年月月,朝朝暮暮,滾滾東流。“漫流盡英雄淚萬行”,滔滔江水也同時流盡了古往今來許多英雄的行行熱淚。這是感慨的總寫。下面仍是分兩層來寫,一是“問烏衣舊宅,誰家作主?白頭老子,今日還鄉(xiāng)。”問那些王侯貴族的舊宅,現(xiàn)在換成誰家作主了?出去多年的人,為何才回到故鄉(xiāng)?這是寫興衰變遷的感慨。二是“吊古愁濃,題詩人去,寂寞高樓無鳳凰。”在鳳凰臺題過《登金陵鳳凰臺》詩的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鳳凰臺故址上的保寧佛殿寫過贈僧詩的宋朝詩人王安石,都早已經(jīng)逝世了,今日寂寞的高樓,也再沒有鳥中之王的鳳凰了。在這樣的地方,吊古之愁,當然更濃烈了。這是寫人事滄桑的感慨。詞至此,忽然宕開,轉(zhuǎn)而以寫景作結(jié):“斜陽外,正漁舟唱晚,一片鳴榔。”這時,斜陽西下,漁舟點點,漁歌與鳴榔聲陣陣。這似乎離開了本題,其實,這正是懷古的深切表現(xiàn)。
這首詞并不是單純的懷古詞,它透過金陵歷史的回顧,得出人事滄桑的結(jié)論,暗示新王朝——元也和歷史上其他王朝一樣,轉(zhuǎn)眼間也會在歷史舞臺上消失。同時,詞人企望做一個漁夫,出入波濤間,自由自在,不受約束,也就是說他不愿意出仕。因此,應(yīng)該說這首詞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這首詞是金陵懷古詞。因此,它緊扣金陵的環(huán)境、歷史來寫,但又不是敘述歷史,也不是重復(fù)前人有關(guān)的詩句,更不是客觀地感嘆興亡,而是讓史事、讓景物為表達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服務(wù)的。可以說,史、景、情三者緊密結(jié)合是它的特點。它不但和其它著名釣金陵懷古詞一樣,給人們以強烈的感染,美的享受,而且還留給人們許多思索的土地。
上一篇:《王鵬運·沁園春》原文賞析
下一篇:《吳偉業(yè)·沁園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