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鵲橋仙》陸 游
陸 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一取封侯②,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③。 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君恩賜與④。
注釋 ①縱博:即豪賭,盡情賭博。唐岑參《趙將軍歌》:“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雹诰仆剑河髦妇颇绎埓?,無所作為之人。“一一”原作“一半”,據《中興以來絕妙詞選》改。③占斷:占盡,占住。④“鏡湖”二句:《新唐書·賀知章傳》:“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君恩”原作“官家”,據《中興以來絕妙詞選》改。
漁父圖 【元】 吳鎮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是陸游歸居山陰時所作。詞人吟詠山容水態、棹槳漁舟,貌似清曠淡遠,其實是身寄江湖,心存五岳。這首《鵲橋仙》即其一例。
上闋從詞人南鄭抗金生活寫起?!叭A燈”“雕鞍”兩句,是對這段戎馬生涯的深情回憶。南鄭地處西北邊防,是恢復中原的戰略要點。王炎入川時,宋孝宗曾面諭北伐,陸游也曾為王炎謀劃如何進取。詞人初抵南鄭時滿懷信心,心情舒暢,遂有“華燈縱博”和“雕鞍馳射”的“當年豪舉”。終其一生,陸游僅僅在這個時期到過抗金前線,故這段時光是陸游一生中最難忘記的,每當回憶之時詞人總是激情澎湃。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豪賭,跨上雕鞍駿馬馳騁于戰場,奮勇殺敵,射雕刺虎,這才真正是英雄的生活! 詞句激昂凝練,氣勢豪邁。第三句突然轉折,以“誰記”二字,寂寞凄涼之情接著云涌而來。本來就無真正抗敵之意志的朝廷又生變故,國策發生變化,建功立業的時機就此喪失了?!熬仆健薄蔼毴ァ眱删涿枥L出兩類人物:只知酗酒的酒徒一一受賞封侯,把持朝政;志存恢復的抗金英雄,卻遭受排擠,只能作了江邊漁父,這其中包括被迫歸隱的陸游。用“酒徒”一詞比喻那些整日只知搜刮民脂民膏、無復國之志之人,充滿了對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恨之情。“獨”字以入聲急促之音,高亢震耳,注入了深沉的孤憤,聲情悉稱。
下闋承“江邊漁父”四字,以“輕舟”“低篷”與“蘋洲煙雨”對舉?!鞍顺摺薄叭取睒O言船小,一葉輕舟怎能占斷蘋洲煙雨呢? 原來“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所以說是“占斷煙雨”。詞人欲將自己融入如畫的大好河山,真正做到與江山同在,于是,歇拍兩句肆口而出就不顯得昂揚兀傲了。這兩句化用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去還鄉、玄宗曾詔賜鏡湖一曲以示矜恤的典故,并另出新意——君王不能用我恢復中原,又置我于閑散,鏡湖風月本來就屬于我這等閑人,還用得著你君王賜予嗎?此句結尾,憤慨不平之情躍然紙上,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詞人心中激昂不平之意通過詞首的蓄積、詞中的轉折擴大,最后在末尾兩句爆發出來,故一出便振動全詞,聲情激昂,蕩氣回腸! (張力)
集評 明·楊慎:“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其感舊《鵲橋仙》一首(即此詞),英氣可掬,流落亦可惜矣?!?《詞品》卷五)
鵲橋仙
陸 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①。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②,我自是無名漁父。
注釋 ①釣臺:《輿地紀勝》卷八:“嚴子陵釣臺?!对涂たh志》:‘在桐廬縣西三十里,浙江北岸?!锻ǖ洹罚骸]縣下有嚴子陵釣臺?!帧秷D經》云:‘在桐廬縣。景祐初,范文正公建祠,東西二臺。祠中繪子陵像,附以方干處士?!雹趪拦猓骸逗鬂h書·嚴光傳》:“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
霜浦歸漁圖 【元】唐棣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詞人晚年歸居山陰。山陰地近鏡湖,因此詞人期間常常“漁歌菱唱”。這首詞表面上是寫漁父,實際上是作者自己詠懷之作,借寫漁父的生活與心情,表達自己的生活與心情。
上闋首先描寫“漁父”的生活環境及日常所做之事?!耙桓惋L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兩個“一”字,表明生活之清淡與艱辛。“家在”一句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征召,反穿皮襖釣于富春江上,后反被光武帝召見的典故,暗指漁父雖離東漢嚴光的住處很近,但是并不想追逐名利。從“賣魚”至“紅塵”,表現詞人已經看破了官場的黑暗與腐敗,不愿再踏進去半步! 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生怕走近城門,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以此來表現詞人并不熱衷于名利,只求過閑適自得的歸隱生活的愿望。詞人經歷了常年的坎坷,畢生報國志愿無法實現,一顆拳拳之心已近絕望,再也不肯被官場玷污,這真是一個無言的結局!
下闋頭三句描寫漁父捕魚的場景。潮生時整理漁船,準備出去打漁,在潮平時系纜,張網打漁,在潮落時高唱歸家。詞人家居近湖,自然免不了會參與捕魚的工作,所以這一方面是實寫詞人或者“漁父”的生活;另一方面卻又表現了詞人已經將自己看作是一名真正的隱士,并無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歇拍“時人”三句承上“釣臺”而言,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反披皮襖垂釣故意引人注意上可看出來。對朝廷已經絕望的陸游不希望別人把自己比作嚴光,更不希望別人將他的歸居山陰比作嚴光的沽名釣譽,況且自己的報國大志,也不是嚴光所能比的?!盁o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自己既然不能完成復國大業,就只想和大好河山天人合一,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真正的漁父罷了。
“漁父”是文人詩歌作品中經常會遇到的一類形象,多用來彰顯文人卓然獨立的精神,張志和的《漁父》是其中最早且最有名的作品。然而本詞中的“漁父”雖然清高自得,其實心中那團愛國的火卻是從來沒有熄滅過的。(張力)
集評 清·沈雄:“細味卒章,真是高隱之筆。”(《古今詞話·詞辨》)
上一篇:《兩宋詞·秦觀·鵲橋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姜夔·凄涼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