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張養浩)》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農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
見《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天歷二年(1329),元王朝出現了全國性的大旱災,關中地區尤甚,史載有饑民相食,甚而有殺子以奉其母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養浩被任命為陜西行御史臺中丞,他只得一改隱居消閑的宿愿,懷抱著拯民于水火的熱望而登車就道。后因夙夜操勞,終累死于任所。據《元史》本傳所載,他“道經華山,禱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陰翳,一雨二日。”旱情于是緩解。面對百萬生靈得救,作者喜不自勝,便用這首小令和[一枝花]《詠喜雨》套曲,表現其無比喜悅的情懷。小令首句寫未雨前旱情之嚴重,既是實事的敘述,又作了以下喜雨的反襯。第二句“一雨足沾濡”隨即轉入“喜雨”。兩句對比強烈,轉換迅急,充分表現了作者由悲轉喜的心理突變。第三、四兩句以如椽之筆,對雨后之廣闊宇宙空間的變化進行了大筆勾勒,以此作為后面寫人物活動的背景。“農夫”二句,先寫久旱逢甘雨的農民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披著蓑衣起舞,一個“綠”字,完全是情感的幻化,仿佛欲焦枯的“萬象”,都因此雨而立即恢復了勃郁的生機。最后二句,表現自己與民同樂,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激動心情。全曲圍繞“喜雨”二字,以壯景寫豪情,充分表現了一顆真摯的憂民愛民之心。其通俗的詞句、淋漓酣暢的筆調,使此曲曲味鮮明突出,與同類題材的詩詞作品(如杜甫《春夜喜雨》等)迥異其趣,各有千秋。
上一篇:《[雙調·得勝令]“一見話相投”(景元啟)》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雙調·快活年]“閑來乘興訪漁樵”(盍西村)》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