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焯·永遇樂》原文賞析
春夜夢落梅,感憶,因題
江驛迢迢,片時枕上,春事如許! 亂插晴霄,低橫野水,凄斷東風主。枝南枝北,眼看搖落,不為翠禽啼住。攬遺芳、瓊瑰滿抱,覺來頓成今古。
虛堂酒醒,傾城消息,誤盡故山風雨。玉砌雕闌,傷心還見,系馬郊園樹。人間空有,曉寒一曲,誰信隔紗煙語?恁凄涼、南樓夜笛,送春舊處。
唐宋以來,詠梅、寫梅之詞,無慮千數。南宋初期黃大輿的《梅花》專收錄唐以來才士詠梅之作,就有四百余首。此后詠梅詞就更多。有的是贊美梅花的風標,以寓托主體的人格,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有的是憐惜梅花的零落,以寄寓家國之恨,如姜夔的《疏影》。本詞屬于后一類。據黃濬《花隨人圣庵摭憶》的考證,本詞作于壬子(1912)春的蘇州,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次年。清王朝垮臺,鄭文焯成了 “故國野遺”。他自比“元熙禪代之際的陶淵明”,說“何意去此千五百年舊國之感,異代同悲,患難余生,行年差合。今之視昔,身世共之。而變端之來,心存目替,其愴怳殆有甚焉”(《水龍吟》 “我懷栗里高風”)。從此他“幽憂哀憤,西臺痛哭,盡托于詞” (康有為《清詞人鄭大鶴先生墓表》)。本詞夢憶落梅,寄托的是對亡清的哀思。同時作的《楊柳枝·賦小城梅枝》“自占東風故城曲,凄涼煙月屬前朝”亦寓此意。
開篇點題,夢見梅花。“江驛迢迢”,暗用南朝陸凱自江南寄梅花給在長安的友人范曄事。陸凱又贈詩說: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痹~用此典寄寓思念北方故國、舊友之情,即《水龍吟·人日尋梅吳小城有懷關隴舊游》所說的“折梅枝,怨春無主。隴頭人在,定悲搖落,驛塵猶阻?!薄捌瑫r枕上”,用唐岑參《春夢》詩句: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痹~連用二典,以切“春夜夢落梅”題意。開篇意謂,春夜臨枕,片時即入夢境,遙見江邊驛站旁,梅花零落,春意闌珊。欲寄一枝江南春色給北方故國之人,已無法如愿。“春事如許”,傷春之意顯明。“亂插”三句,接寫梅花凋落的慘象: “野水”旁,幾枝孤孤零零的梅枝雜亂地斜插晴空,疏疏落落的梅影橫映水面?!耙八敝耙啊?,突出四周環境的冷清,無人憐惜落梅,流露出自我對落梅的關切和憐惜之意。更令人“凄斷”的是,如今“東風主”也摧殘梅花,“到地春風不肯閑,南枝吹盡北枝殘” (《楊柳枝·賦小城梅枝》)。
遠望梅花,梅花已無當年林逋所歌詠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般的風致。詞人暗用林逋《梅花》詩句,意在引起對早梅風神的追憶,以反襯落梅的凄涼?!爸δ现Ρ薄笔墙^。遠望梅枝“亂插”、“低橫”、殘敗零落,于是想就近看看枝上是否有幾朵殘花。可“枝南枝北”,“搖落”皆盡?!按淝荨?,綠鳥。傳說隋代趙師雄調遷廣東羅浮,天寒日暮,于松林中遇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殘雪對月,兩人到酒店對飲,不一會又來一綠衣童子笑歌戲舞助興。師雄醉臥,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大梅樹下,上有翠鳥啼鳴。原來美人即梅花神,綠衣童子即翠鳥。姜夔《疏影》梅詞“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亦同此典。本詞“不為翠禽啼住”,意謂梅花不能主宰自我的命運,即使有“翠禽”召喚,也無力留住往日的佳容倩影。梅花“搖落”,是王朝垮臺,詞人自身飄泊的象征?!把劭础?,頗值得玩味。本來就惜花的詞人,“眼看”梅花飄零搖落,而無力護住,該是何等傷心! 而深層里實包含“大清江山”搖落,而自我無力回天的悲哀!”
枝上梅花不存,遂尋地上的落花“遺芳”,層層深入地寫對落梅的癡情。夢幻中,掇拾落花,不覺盈手滿抱?!碍偣濉?,指落梅?!皾M抱”,切合夢境。梅花早已落盡,只有在夢幻中才可能“攬遺芳”“滿抱”。由觀梅而惜梅而尋梅,是借鑒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章法。周詞寫“夜來風雨”,薔薇花落之后,主人公惜花、尋花: “靜繞珍叢底,成嘆息。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眹@花叢,終于尋得一朵“殘英”,深情地插戴在頭上。本詞寫夢尋落花,而“瓊瑰滿抱”,正從此化出。歇拍詞意一轉,寫夢醒后,“遺芳”不見。一夢醒來,恍如隔世。此處又“別有傷心”,清王朝去年崩潰,貴游風雅的鄭文焯轉瞬間變成“故國野遺”,滄桑變化,江山易主,豈不是“頓成今古”!
過片“酒醒”承緊“覺來”,點明詞題“感憶”,并提示上片是酒醒后追憶之夢境,下片乃酒醒后之感慨。內容上,上片著眼于“憶”夢,下片著重在“感”夢。兩片之間,意脈不斷,“虛堂”與“野水”相互呼應、生發,表現梅花與主體人之環境、心情皆孤獨凄涼?!案小眽簦圆浑x落梅。“傾城”,本指美人,《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贝酥噶懵涑赡嗟穆涿?,又寓清朝“傾城傾國”之意,即《楊柳枝·賦小城梅枝》其一所說的: “誰家笛里返生香,傾國風流解斷腸。頭白傷春無限思,不應此樹管興亡?!憋L狂雨驟,故山梅花被摧殘零落,梅花“消息”斷絕,故說“誤盡”?!坝衿龅耜@”,進一步把詞意宕開,由念故山而思故國。作者早年曾一度有“京塵游袂,酒邊聯唱,花間愁舞” (《瑞龍吟·聽楓園餞春席上和清真》)的浪游生活?!跋雕R郊園樹”正是這段生活的象征。“玉砌雕闌”和“系馬”的“郊園樹” 仍在,但人事已非,對比中“亡國”之恨自見。作者有意用李煜寫故國之思的“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原句,也意在強化這種“亡國”的憤恨。
梅花已凋落,覓無蹤跡,人間只有一曲《梅花落》還可引人對梅花的憶戀。李白《觀胡人吹笛》詩:“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所謂“曉寒一曲”當本此,既指哀怨的《梅花落》曲,又暗含“眷戀宗國”、“故主”之情?!睹坊洹非吘勾娌涣税迪愀拥拿坊?,故說“空有”。也許其中還寄托著王朝覆沒,“人間空有”我這首哀歌之意。
“誰信”一句,由曲中梅花寫到畫里梅花。構思用筆出自姜夔《疏影》“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隔紗”,指小窗梅花圖?!盁熣Z”,指畫中人語,而畫中人又實指梅花。《楊柳枝·賦小城梅枝》其四“縞衣月下見前身。隔世驚逢絕世人”,即以梅花擬人。去冬梅花初開,尚是“前朝”之物,今春梅花凋落時,已是“隔世” 。“人”已“隔世”,故說“煙語”。曲中梅花,本是“空有”; 畫里梅花,更屬虛幻?!罢l信”一詞,是對姜夔詞“入小窗橫幅”“重覓幽香”幻想的否定,表現出主體對尋覓落梅的徹底失望。故結句無可奈何地哀嘆: 落梅已無法復活、尋求,就聽隨南樓凄涼的夜笛,把梅花連同春天一起送走吧! “南樓夜笛”,或指李白《黃鶴樓聞笛》: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p>
全詞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出主體對落梅的追惜與戀憶,在尋覓“遺芳”的一再失望中,寄托著對故國覆沒的絕望和深沉的哀惋。這種哀惋是無力的、沒落的、違背歷史前進方向的。藉此,今天的讀者可以了解“移代”之際社會心態的一個側面。作者善于化用前人詞句,唐詩宋詞,信手拈來,而完全以己意出之,并賦之以新意,使之深化無痕。全詞始終不離詠物,但又處處別有寄托,用筆老練、不沾不滯。
上一篇:《劉敏中·水龍吟》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江城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