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孟浩然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①。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②,忽到龐公棲隱處③。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④。
【解題】
此詩約作于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隱居鹿門山時期。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東南三十里。詩中前半寫途中爭渡情景,烘托急切夜歸心態。后半寫鹿門山夜景及隱士生活。全詩風格清疏簡淡。施補華《峴傭說詩》云:“孟公邊幅太窘,然如《夜歸鹿門》一首,清幽絕紗。”句句押韻,節奏急促,但脈絡很舒徐。
【注釋】
①漁梁:洲名。《水經注· 沔水》:“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喧(xuan):聲音嘈雜。岑參《巴南舟中夜事》詩云:“渡頭欲黃昏,歸人爭渡喧。”顯然受孟浩然此二句影響。②此句意謂鹿門山在暮煙籠罩下的樹木被月亮照明。③龐公:即龐德公,東漢末隱士,襄陽人,荊州刺史劉表曾多次請他出山,不從,后攜妻子登鹿門山,采藥不返(見《后漢書·逸民傳)。④巖扉:山崖上屋門。松徑:松林間小路。幽人:隱士。
上一篇: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