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展喜犒師
齊孝公伐我北鄙①。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②。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 “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事③。”齊侯曰: “魯人恐乎?”對曰: “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 “室如縣罄④,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 ‘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載在盟府,太師職之⑥。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 ‘其率桓之功⑦。’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⑧,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以不恐。” 齊侯乃還。
【注釋】 ①鄙:邊境。②展喜:魯大夫,展禽的弟弟。犒: 以酒食等物慰勞。展禽:字禽,名獲,食邑在柳下,謚曰惠,故后來又叫柳下惠。③竟: 通 “境”。玉趾: 對人行止的敬辭。執事: 君主左右辦事的人,這里是指齊孝公。古代不直說某人,而說他左右的人,以示尊敬。④縣: 通 “懸”。罄 (qing):通“磬”,一種中空的樂器。⑤周公: 周文王的兒子,名旦,魯國的始祖。大公: 即呂望,通稱姜太公,齊國的始祖。大,同 “太”。股肱: 輔佐。⑥載: 盟約。古謂之載書,也省作載。太師: 當作 “太史”,負責國家典籍的官員。職: 掌管。⑦率: 遵循。⑧用: 因此。保聚: 保城聚眾。
【譯文】 齊孝公攻打魯國北部邊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勞齊軍,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勞齊軍的外交辭令。
齊孝公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出境迎上去進見他,說: “寡君聽說您親自出動大駕,將要光臨敝邑,派遣下臣來犒勞您的左右侍從。” 齊孝公說: “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 “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 齊孝公說: “你們的府庫空虛得就像懸掛起來的磬,四野里連青草都沒有,仗著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說: “依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太公輔佐周室,在左右協助成王。成王慰問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 ‘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 這個盟約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聯合諸侯,而解決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彌補他們的缺失,而救援他們的災難,這都是顯揚過去的職責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諸侯都給予厚望,說: ‘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吧。’ 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眾,說: ‘難道他即位九年,就丟棄王命,廢掉職責,他怎么向先君交代? 他一定不會這樣的。’ 依仗這個才不害怕。” 齊孝公于是收兵回國。
【鑒賞】 本篇記述了一次出色的外交活動。魯僖公二十六年 (前634),齊孝公率軍攻打魯國,齊強魯弱,又適逢魯國發生饑荒,根本無力抵擋,形勢十分危急。魯僖公派遣展喜迎上前去犒勞齊軍,展喜由于展禽面授機宜,在與齊孝公的對話中,援引先王遺命和齊國祖先輔佐周王室的遺德以及當時的道義來說服他,申明魯國所恃者乃是以為齊國不會做出 “棄命廢職” 的事情來。理直氣壯,大義凜然,而又委婉動聽,滿足了齊孝公的虛榮心。由于展喜的機智善辯,從容應對,終于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使齊孝公無言以對,不得不收兵還師,從而解救了國家的危難。本篇結構謹嚴,語言機警,有理有據。
上一篇:《古文觀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小石城山記》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范仲淹·岳陽樓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