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山坡羊〕
無官何患,無錢何憚(1),休教無德人輕慢(2)。你便列朝班,鑄銅山(3),止不過只為衣和飯。腹內不饑身上暖。官,君莫想;錢,君莫想(4)。
【解析】張養浩作〔中呂·山坡羊〕十首,此其四。小令中表達了作者清心寡欲,潔身自廉的人生觀。人生嗜欲之甚者不外“錢”與“權”二字。錢就是發財;權就是作官。作者開篇便當頭而問:“無官何患,無錢何憚?”這是對庸庸碌碌的名利之徒的斥責。而在封建時代,作官就要壓迫百姓,發財也往往是不義之財。于是,你要作高官,要發大財,就要失德。列朝班,可謂高官;鑄銅山,可謂巨財,最終也不過為了衣和食。鄧通“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可謂富矣!后文帝崩,景帝立,藉沒其家財,終如相者所言,“竟不得名一文,寄死人家”。鄧通倘不聚斂那么多財富倒未必餓死。鄧通的財富哪里來的?表面看是皇帝所賜,實際上還是黎民百姓的膏脂。他聚斂財富便有千萬人餓死,這正是“缺德”的行經。作者語重心長地勸世,“腹內不饑身上暖”足矣!那么,官與錢也就沒有什么可想的了。元代散曲作家有不少人抱著這種與世無爭的超脫態度勸勉世人,看似一種消極態度,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一言以“消極”而蔽之,其實,難免失之片面。我們應該看到這類詩人所倡導的觀念是與黑暗腐敗的元代官僚們相對立而產生的,于是它本身就帶著諷刺性和戰斗性,不啻是對窮奢極欲的生活方式的一種鞭撻。在這個意義上,怎能說它不是積極的呢?況且,作者本身也作過較高的官,這又是一種為官清廉的原則。張養浩的這種為官清廉的思想,在我們今天也是有教育意義的。人撈錢到了一定的程度倒不是為了享受這錢,而形成極欲占有的一種嗜好,是一種心理的變態,也是一切社會罪惡的源泉。
上一篇:經典《〔中呂·喜春來〕題情》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中呂·山坡羊〕》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