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傳璿·沁園春》原文賞析
老 將
舉目山河,一生筋力,老盡邊關。看兜鍪夕解,塞霜侵鬢;翎根乍脫,刀箭余瘢。善飯廉頗,雄心充國,恍到千旗萬馬間。時昂首,見天邊新月,尚想弓彎。
堂堂歲月奔湍,歷百戰、功名夸據鞍。憶揮戈拔矟,烽消瀚海; 騰龍哮虎,雷震天山。毳幕秋風,嚴城畫角,落日蕭蕭金鐵寒。摩長劍,問當年乳臭,幾輩登壇?
清朝末年,昔日號稱泱泱大國的中華巨龍已尾大不掉,覬覦這塊肥肉的饕餮猛獸正虎視眈眈,國家民族面臨著無可避免的被蹂躪被凌辱被踐踏被宰割的命運。由此而來的是,朝野上下的愛國志士不甘淪落,社會審美主體極力呼喚那能為民族抗爭出力的美學風神。孟傳璿的這首《沁園春·老將》,就體現了這一時代審美觀念重又指向陽剛之美的復歸。
這首詞寫一個立志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邊關老將的愛國熱誠,以及時光流逝、功業無成的悲哀,對朝廷任人不當表示了極大的義憤。開頭三句,以第一人稱起筆,總敘一生功業。話語雖少,內涵卻極其豐富。主人公平生在烽火狼煙、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之中披堅執銳、沖鋒陷陣、流血廝殺的難忘經歷,雖未直接形諸筆墨,但卻盡在不言之中。其中“老盡”二字,如有千鈞之重,讀者可以感覺到主人公言下之無限感慨。緊接著是一個人物特寫: 老將傍晚摘下頭盔,塞上的寒霜已經侵襲了他的雙鬢,頭發都白了; 剛剛脫下甲胄時,我們可以看到敵人的刀箭在他身上留下來的累累瘢痕。這四句是前三句在美學意念上的延伸,從這些戰爭歲月的印記中,讀者不難想象出主人公經歷了幾多性命相撲的拼搏,幾多出生入死的惡戰! 至此,讀者心目中對老將已有了一個清晰的具體印象,接下來三句詞人采用廉頗和趙充國的典故,抒寫主人公的主觀世界。“善飯廉頗”典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趙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善飯”意味深長,直斥趙使對廉的中傷; “雄心充國”,趙充國,是漢武帝時的名將,漢宣帝時,羌人叛,充國年已七十余,馳至金城,圖上方略,因以破羌。“雄心”情韻悠遠,說明老將余勇可賈,非但可用,且有大用。主人公以廉、趙相比況,心馳神往中仿佛又來到了大漠沙場上,那千面戰旗、萬匹戰馬中間,“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愛國熱誠溢于言表。后面三句更進一步,寫心潮翻滾,夜不能寐的主人公,有時抬頭望見天邊的新月,還聯想到射敵的彎弓,將一個忠心耿耿,一心一意為國效力的邊關老將刻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下片前半部分由現實轉入回憶。一、二兩句概括地講,時光飛逝,有如奔騰的江河激流,主人公身經百戰,戎馬生涯,功勛卓著。接著四句具體地說,回想起過去揮動金戈,揚刀躍馬,平定了戈壁沙漠烽火;龍騰虎哮,威震西部邊陲。這幾句是互文見義,瀚海天山的山山嶺嶺無處不有邊關老將揮戈拔矟率眾沖殺的矯健身影,邊關塞外的一草一木無不記載著邊關老將抗敵御侮的豐功偉績。接下來三句是一個大全景廣角鏡頭。毛制的帳幕在凌歷猛烈的秋風中屹立不動; 險要的城池上畫角長鳴,哀厲高亢,警動人心; 一輪血紅的夕陽即將在蕭瑟的秋風中徐徐落下,各種兵器都發出了寒光。毳幕、秋風、嚴城、畫角、落日、金鐵,這一切構成了一幅蒼涼悲壯、蔚為壯觀的“塞上風情圖”,而圖的中心人物則是詞中的主人公即邊關老將。這即將西沉的落日,與快要退伍的邊關老將之間仿佛出現了某種“心靈感應”,使主人公悲涼之上更添一層怨憤。至此,主人公胸中已熱血騰涌,他手摩長劍,一聲冷笑: “問當年乳臭,幾輩登壇?”最后這兩句以乳臭未干之輩的僥幸與上片廉、趙等老將的勛業對比,直刺朝廷任人的不得其當,字里行間充溢著壯志未酬的憤懣,英雄末路的悲哀。上片與下片,在詞人筆下構成一個對比鮮明而又統一和諧的有機的整體,作者之審美觀照亦全面完成。
這首詞情感真摯,言簡意賅,作者筆鋒運行之處,如同有一股血與火的巨流在咆哮奔騰,令人仿佛可以聽到主人公憤怒的呼喊,觸到主人公灼熱的呼吸,感到主人公心靈的震顫,情不自禁地與主人公一起,發出一聲深長的嘆息。這種思想情感和美學意象上的升華,使讀者感同身受,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許衡·沁園春》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點·沁園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