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惲·春從天上來》原文賞析
承御韓氏者,祖母之妷(侄)也。姿淑婉,善書。年十一選入宮,既笄為承御。事金宣宗、天興二帝,歷十有九年。正大末,以放出宮。明年壬辰,鑾輅東巡。又明年,國亡于蔡。韓遂適石抹子昭,相與流寓許昌者余十年。大元至元三年,弟澍為汲令,自許迎致淇上者累月。一日酒間,談及宮掖故事,感念疇昔,如隔一世而夢鈞天也,不覺泣下,予亦為之欷歔也。今將南歸,贅兒子丑于許。既老且貧,靡所休息,而抱秋娘長歸金陵之感。乃為賦此,庶幾攄寫哀怨,洗亡國之愁顏也。且使好事者倚其聲而歌之,不必睹遺臺而興嗟,遇故都而動黍離之嘆也。歲丙寅秋九月重陽后二日,翰林修撰王惲引
羅綺深宮,記紫袖雙垂,當日昭容。錦封香重,彤管春融,帝座一點云紅。正臺門事簡,更捷奏、清晝相同。聽鈞天,侍瀛池內(nèi)宴,長樂歌鐘。
回頭五云雙闕,恍天上繁華,玉殿珠櫳。白發(fā)歸來,昆明灰冷,十年一夢無蹤。寫杜娘哀怨,和淚點、彈與孤鴻。淡長空,看五陵何似?無樹秋風。
這首詞因金故宮承御韓氏而作。題序詳細記敘了此詞本事。韓氏與金朝命運相連,榮衰與共。她十一歲入選進宮,曾為金宣宗、哀宗二帝女官,在宮十九年,頗得恩寵。而她于正大末(哀宗年號,公元1231年)被放出宮之日,恰巧亦是金國結束虛假和平之時。第二年,哀宗懾于蒙古軍事壓力棄國都開封府東行流亡;再一年,蔡州圍困三月后被攻陷,哀宗自縊身死,金國滅亡。三十二年過去,聽韓氏回憶宮掖故事,不啻隔世春夢。
詞以回憶開筆?!傲_綺深宮,記紫袖雙垂,當日昭容”三句由韓氏進宮入題?!白闲洹眱删溆枚鸥Α蹲襄返钔顺谔枴贰皯敉庹讶葑闲浯埂痹娨?。“昭容”是女官名,交代韓氏身份?!傲_綺深宮”極言皇宮之尊貴華美?!板\封香重,彤管春融,帝座一點云紅”三句寫韓氏在宮受寵。題序云韓氏“姿淑婉,善書”,在宮必定稱職可人,常受封賜?!巴堋?,赤管筆。“帝座”本指天上星座,這里指帝王。蘇軾《上元侍宴》詩有“一朵紅云捧玉皇”句?!罢_門事簡,更捷奏、清晝相同”三句敘述韓氏在宮期間的時局。“臺門”,臺閣之門。“事簡”,公事清閑,指朝政清平無事?!案保?,進一層之意?!扒鍟儭薄扒濉弊?,呼應前句之“事簡”,渲染時局之清平。不但清平,還時傳捷報,太平盛事與晴晝相仿佛。太平之年又奏捷,慶宴遂起,“聽鈞天,侍瀛池內(nèi)宴,長樂歌鐘”?!扳x天”指上天?!板亍奔次魍跄冈O宴之瑤池。“長樂”是漢代宮名。三句極言內(nèi)廷歌樂之悠揚,慶宴之盛大,一如天上神仙之宴樂。
上片重筆濃彩描寫金宮盛世盛事,敘述韓氏得寵情事。下片時空陡轉,“回頭五云雙闕,恍天上繁華,玉殿珠櫳”三句以今觀昔?!拔逶啤保迳?。“雙闕”原為漢代未央宮的東闕、西闕,這里指金宮巍峨雄偉的宮殿?,F(xiàn)在回憶那金鑲玉飾的華麗殿堂,好象籠罩在五色祥云之中的天上宮闕?!鞍装l(fā)歸來,昆明灰冷,十年一夢無蹤”直抒今非昔比之嘆。“昆明灰冷”事見楊文會《高僧傳》。據(jù)說昆明池底有黑灰,是世界劫難時焚燒的灰。當年紅顏宮人如今歸來已白發(fā)蒼蒼??词朗?,劫灰已冷,滄海桑田,舊夢無蹤?!皩懚拍锇г埂币韵铝?,借韓氏身世哀怨抒國家興亡之嘆。“杜娘”,指唐杜秋娘,曾為皇子傅姆,年老時因皇子廢削,被遣返故里。見杜牧《杜秋娘詩序》。這里借指韓氏?!拔辶辍?,指漢朝皇帝陵墓所在地。“秋風”一詞語意雙關,除實寫秋景以襯哀情外,漢武帝有悲秋名作《秋風辭》。杜娘昨是今非,傷痛不已。而帝王陵闕樹木頹敗,秋風寒瑟,一代風流終歸荒寂。
經(jīng)歷了由金入元的戰(zhàn)亂,經(jīng)歷了血腥、殘暴和死亡的掃蕩,金朝一百二十年的統(tǒng)治、文明與繁華消逝了,只有幸存的舊宮人還是活的見證。這首詞敏銳地抓住了興衰變遷的見證人,圍繞韓氏金亡前后生活的對比,深沉地抒發(fā)了興亡之嘆和黍離之悲。詞的結構反映了主題思想。詞的上片寫金亡前,下片寫金亡后。上片從服飾、賞賜到宴樂,層層深入,細膩地描述了宮人的榮華,極力渲染宮廷的富麗、華美與尊貴,是人間事又似神仙境,表達了一種無限的追戀和春夢般的迷惘。下片抒發(fā)劫后哀痛,將富麗繁華歸于虛幻,末尾以凄涼的五陵秋風作結,哀悼個人身世和哀悼王朝命運融會一片,含蓄而深沉。前片秾艷,后片暗淡,前片雍容華貴,后片蕭條清冷。將金亡前的志得意滿與金亡后的失意悲愴作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感染。
王惲的時代距金亡不遠,引起亡國恥辱與慘痛記憶的事物觸目皆是,即詞序中所謂“不必睹遺臺而興嗟,遇故都而動黍離之嘆也”。這首詞因有大段題序,與詞互相發(fā)明、互相補充,記敘格外準確簡潔,感慨也格外真切深沉。金初詞人吳激也有一首《春從天上來》,是為故宋梨園舊籍老姬而作。吳激是宋人,使金被扣,被迫羈事異朝,因借該詞抒發(fā)思念親人、懷念故國之情。王惲這首《春從天上來》與吳詞情調一脈相承,情感前呼后應,同樣表達了朝代更迭時期人們特殊的隱痛和心態(tài)。韓氏夸耀追戀宮廷生涯的榮貴,今天來看也許愚昧。事實上韓氏在宮期間金朝已現(xiàn)頹勢。但作為犧牲了青春的宮廷女官,空虛的榮華是她們藉以自慰的精神支柱,舍此,當時她們除了寂寞、痛楚還有什么呢?何況這種追戀已經(jīng)融進了亡國遺民的故國之思。作為詞人,王惲的感情更為復雜冷雋。他畢竟是成長在新朝代的文人,更多的已是對于歷史的思考。他同情親戚的衰落晚景,代舊宮人悼惜往日的榮華;更主要的,還是哀悼一個朝代的滅亡,一個民族的衰落。黍離之悲借身世之感而發(fā),因之格外發(fā)人深省。
上一篇:《瞿祐·摸魚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敏中·最高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