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麒*·齊天樂》原文賞析
游岱宿碧霞宮下
丹梯直上凌閶闔,冥冥欲通天語。白細如縈,青長不了,鐵索一條來路。奇松對舞。早透頂寒濤,暗生云雨。穩著芒鞋,采芝常愿伴樵侶。
仙靈今夕會好,聽瑤環翠玦,飛響何處? 壑引虬吟,林招鶴夢,拓出瓊壺如許。秦碑漢樹,要明月呼來,共論今古。海色晴邊,一聲雞報曙。
這是一篇記游詞。題中有 “游岱”二字,知為作者登臨泰山之作。碧霞宮,又稱碧霞祠,內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在泰山頂上天街東端,是一座白云繚繞的“天上宮殿”。作者登臨泰山之巔,夜宿于碧霞宮下的天街旅次,寫下了這首詞。詞的上闕寫白天登山所見。“丹梯直上凌閶闔,冥冥欲通天語”,落筆兩句,極寫泰山之高。丹梯,指登山石級,因多為花岡石鑿成,其色赭紅,故稱丹梯。閶闔(chāng hé),神話傳說中的天門,此處實指泰山的南天門。一個“凌”字,非常傳神地畫出了作者向上攀登的雄健神態,抒發了作者“凌絕頂”時的喜悅豪邁之情?!摆ぺびㄌ煺Z”,登上“天門”,峰高插云,深遠浩渺,作者有如入仙境之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和天上神仙對話的強烈愿望。這樣寫,一方面進一步從主觀意念上烘托了泰山的高出塵寰,另一方面也為下闋的“仙靈今夕會好”伏下一筆。作者登臨送目,呈現在他眼底的是一幅“白細如縈,青長不了,鐵索一條來路”的壯闊而奇險的畫面。第一句活用了東漢馬第伯《封禪儀記》中“瞻黃河如帶”的意思:天邊流過的黃河,宛如一條銀白閃光的緞帶; 第二句則由杜甫“齊魯青未了”的詩句化出: 齊魯大地,蒼山如海,延綿起伏。這兩句寫得氣象闊大,境界高遠。第三句寫作者回顧登山之路,但見懸巖千尺,石階陡窄,鐵索鉤連,實在令人驚心動魄。這三句景物描寫,由遠及近,層次井然,也自然引出對“來路” 景觀的描繪。作者在描繪“來路”景觀時,不是有見必錄,而是將最有代表性的、最能“打動”作者自己心智的東西攝入鏡頭?!捌嫠蓪ξ琛?,對松山被稱為“岱岳最佳處”(乾隆詩句),這里兩峰夾路對峙,松樹層層疊疊,白云繚繞,松濤轟鳴,用“對舞”,以擬人筆法,賦予靜物以動勢,筆墨輕靈,景象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巴疙敽疂?,暗生云雨”,正由于松深如海,遮天蔽日,才使人產生寒涼之感。前人《百丈崖觀瀑》詩中“松陰漠漠逼人寒”,表達出的也是這一感受。作者身在林中,恍如置身世外,油然而生出世之想,“穩著芒鞋,采芝常愿伴樵侶”,穿著草鞋,伴著樵夫,往來于高山之上,學仙人采芝。齊梁時的吳均,面對富春江的美景,慨然寫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的名句,也就是說,即使那些有雄心大志的人,或熱心功名利祿的人,見了富春江的如畫江山,也會產生隱居的思想。這也正是詞作者的心態: 泰山雄奇壯麗的景色使他無限陶醉,他再也不想回到那煩囂紛擾的塵世,而愿與樵者為侶,以山林為家。從而從一個獨特的側面反映了泰山的美和泰山所具有的無窮魅力。
詞的下闋從想象處落筆。泰山山勢高峻,上摩天宇,夜幕降臨,山巔籠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圍之中。置身其中,詞人神馳物外,想象著仙人聚會時熱烈歡快的場面?!跋伸`今昔會好,聽瑤環翠玦,飛響何處”,瑤環翠玦(jué),美玉做成的環和翡翠做成的玦,都是仙人身上的佩飾之物。群仙畢集,山風隱隱傳來他們身上環佩叮咚的悅耳之聲?!佰忠耙鳎终喧Q夢,拓出瓊壺如許”,虬龍在深淵低吟,靈鶴在林中棲息,構成了一個人間仙境,正是仙人歡聚的理想環境。瓊壺,神仙們生活的地方。《史記·秦始皇本紀》:“海上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毕鄠魃叫嗡茐?,故又稱三壺山,瓊壺即指此。“秦碑漢樹,要明月呼來,共論今古” ,秦碑,指泰山上的秦代李斯小篆石刻,是泰山保存最早的古代碑刻; 漢樹,泰山古跡中有漢柏院,中有漢柏五株,傳為漢武帝來泰山封禪時所植。詞人此時突發奇想,請求明月邀約古老的秦碑漢樹,與自己促膝談心,“共論今古”。何等豪邁的氣度! 何等開闊的襟懷! 抒情主人公風神雋朗的形象呼之欲出。良宵苦短,好夢難繼,“海色晴邊,一聲雞報曙”,雄雞一唱,躍出地平線的一輪紅日為茫茫云海鑲上閃閃發光的金邊,天地從暗夜中醒來,詞人也從他自己虛構的神話境界中走出來。全詞以日出奇景收束,氣象開朗,境界博大,使讀者心神為之一振。
這首詞想象奇特,氣勢磅礴,與一般登臨覽勝之作大異其趣。前人說他的詞“純雅中有眉飛色舞之致”,實是一語中的,概括了他的詞作的藝術風貌。
上一篇:《邵亨貞·齊天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鵬運·三姝媚》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