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邁陂塘》原文賞析
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遒逢捕雁者云:“今日蕕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元好問到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帶)赴試,路遇捕雁人,射殺一雁,另一雁悲鳴不去,投地殉情而死。作者向捕雁人買下雙雁,葬于汾水之畔,累石為標記,名為雁丘。當時同行的人多為之賦詩,他也寫了一首《雁丘詞》,后來又將這首詩改為長短句,調寄《邁陂塘》,即《摸魚兒》。金亡后,元好問常借詠物表達自己的故國之思,如《續小娘歌》之六、《八月并州雁》等,都是托物寄意之作。這首改定的《摸魚兒》,也是通過詠雁,抒發了亡國傷時之痛。
詞的開頭兩句起勢突兀,作者用飽含感情的詰問句道: 人世間“情”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力量,竟能使人以生命為報答?這兩句是作者就孤雁殉情,由雁及人,發出的深深的人生感嘆,也是全詞的主旨:贊美人世間堅貞不渝的情操。接著又以詠雁展現這一題旨,具體描寫雁的生活和遭遇,他們地北天南,比翼翱翔,不知渡過了多少寒暑春秋。“天南地北”是從空間上著筆,寫大雁雙飛之遙遠;“老翅幾回寒暑”是從時間和形象上寫雙雁共同度過許多艱難的歲月。這兩句用時空交錯的手法,展示了雙雁相依為命和一往深情。然后說在漫長的征途上,雁既有團聚的歡悅,也嘗到離別的悲苦,其中更為不幸的是竟然為失去伴侶而殉情,猶如人世間癡情兒女一般。“癡兒女”,以雁擬人,寫雁對愛情的專一、深摯。“君應有語”四句,完全把雁人格化,剖析殉情雁的心理,揭示其殉情的原因:長空萬里,云海茫茫;群山綿延,暮靄沉沉,自己形單影只,孤苦無依,與誰共飛?言外之意是說,伴侶已遇害,我也無以為生了。“君”是指殉情雁。這幾句是孤雁的內心獨白,借以表現其處境的凄涼和感情的哀傷,終于“竟自投于地而死”。詞的上片以雁情喻人情,謳歌忠貞不渝的愛。
下片憑吊雁丘,由詠雁,為天下癡情兒女一哭,升華為禮贊忠貞的愛國情操。“橫汾路”二句,寫葬雁之地——汾水之濱的蕭條、冷落。作者用懷古傷今的對比手法,寫當年漢武帝巡游汾水的盛況,反襯今日汾水之畔的荒涼。漢武帝在《秋風辭》中寫道: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而今簫鼓絕響,草木繁盛,荒煙彌漫,遠樹郁郁蒼蒼。平楚,即平林、遠樹。叢木叫楚。這是作者登雁丘(在今山西陽曲縣)遠眺的實景,也是經元侵金戰爭洗劫后,北方社會荒涼的真實寫照。這里作者借荒蕪的景物描寫,抒發金亡后自己對故國的悼惜之情。這就是詩詞里常見的“黍離之悲”。姜夔在《揚州慢》中也是通過“薺麥青青”的景物描寫,抒發故國之思。況周頤說元好問“絲竹中年,遭遇國變,……卒以抗節不仕,憔悴南冠,二十余稔。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往往寄托于詞” (《蕙風詞話》)。“招魂楚些何嗟及”,借用《楚辭·招魂》來為雁招魂。楚些,《楚辭·招魂》篇中多以“些”(Suò)字收尾,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感嘆雁魂之不可招。這句表面是說雁死不能復生,實際是作者由兵燹后的蕭條景物,聯想到死于戰爭的忠魂,是為在金覆亡中赴國難的殉 者招魂。“山鬼暗啼風雨”句,化用《楚辭·山鬼》“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殉情者、殉國者的傷悼。“天也妒”三句是說大雁的殉情,聲名雷動,響徹云天,甚至引起上蒼的妒嫉。殉情雁絕不象一般鶯兒燕子那樣死葬黃土,默默無聞。結句寫雁丘將永遠為詩人墨客憑吊,千古長存,萬世留芳。作者用這樣莊嚴的褒譽之辭,顯然絕不是一般的贊頌殉情雁,也不是贊譽一般的兒女情,而是頌揚那些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他們名垂千古,將永遠為人民所奠祭。
元代郝經說元好問其“樂章之雅麗,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軒”(《祭遺山先生文》)。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也極似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借物興感,以幽怨的兒女情抒發沉郁悲壯的英雄氣,外柔內剛,熔婉約豪放為一體。詞的上片用比興手法,把雙飛雁寫成休戚與共、同生共死的恩愛情侶,詠雁也是詠人,亦雁亦人,渾化無跡,含蓄蘊藉。下片化用典故,深化了詞的內涵,可謂寓意深刻,所感甚大,不僅工于用事和煉句而已。
上一篇:《張翥·踏莎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薩都剌·酹江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