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廖燕·金圣嘆先生傳贊》鑒賞
予讀先生所評諸書,領異標新,迥出意表,覺作者千百年來,至此始開生面。嗚呼!何其賢哉!雖罹慘禍,而非其罪,君子傷之。而說者謂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發泄無余,不無犯鬼神所忌,則先生之禍,其亦有致之歟?然畫龍點睛,金針隨度,使天下后學悉悟作文用筆墨法者,先生力也,又烏可少乎哉?其禍雖冤屈一時,而功實開拓萬世,顧不偉耶?
予過吳門,訪先生故居,而莫知其處,因為詩吊之,并傳其略如此云。
(《二十七松堂文集》)
此贊僅200字,卻有幾層轉折,愈轉而意愈深,情愈厚,圣嘆之人也愈明。開頭便標出金圣嘆乃是千百年來一位杰出的批評家,緊接著,筆勢忽然下落,傷吊圣嘆含冤而遭慘禍。文章陡起陡落,反映了作者心中的不平、悲憤。這是第一折。圣嘆之死,實“非其罪”,而有人卻認為他太不謹慎,泄漏了天機,得罪了鬼神,因而招致殺身之禍。作者沒有直接反駁這一看法,反而帶一點同意的口吻說: “其亦有以致之歟?”因為,“說者”的看法于圣嘆有所譏評,但也透露了這樣一個消息: 圣嘆評書論學,毫無顧忌,講了真話,觸犯了統治階級 (“鬼神”) 的忌諱,而為清廷所不容,終于被殺頭。圣嘆被處死,是件大案,是個敏感的政治問題。作者迫于文網,不便明白地講出實情,卻借“說者”的批評,暴露了圣嘆死因的某些真相。其詞閃爍,又能使讀者領會。這是第二折。下面仍就“文章妙秘”評論金圣嘆的功績,指出圣嘆將金針度人,點出文章訣竅,大有益于后學,并對“說者”提出反詰: “又烏可少乎哉?”又進而指出,圣嘆非但有益于當世,而且有“開拓萬世”之功。這是第三折。經過這幾個轉折,金圣嘆的冤屈得到了辯白,他的成就與功績也充分顯示出來了。每一層轉折,都伴之以深沉的感嘆,感情色彩是很強烈的。末尾交待過吳門、訪故居、作吊詩、寫傳記的情形,寄托了對金圣嘆先生的景仰之情。作者論人極有膽識,而且飽含深情,其文也情理俱到,深得太史公諸人物傳贊的神韻。
上一篇:《兩漢·秦嘉·重報妻書》鑒賞
下一篇:《清·龔自珍·金孺人畫山水序①》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