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 心
王昌齡①
女蘿覆石壁②,溪水幽蒙眬。
紫葛更黃花,娟娟寒露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云英化為水,光采與我同。日月蕩精魂,寥寥天府空。【注釋】
①王昌齡:見《宿裴氏山莊》。
②女蘿:亦作“女羅”。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
【詩本事】
齋心,祛除雜念,使心神凝寂。禪道都認為只有一心志、遺視聽、絕嗜欲、離外物、融自然,才能達到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賞評】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宗教,植根于中華民族古老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唐代是道教重要發(fā)展時期,它以道家老莊之學為本位,吸取佛學中的義理精華,加以融會貫通,對自然宇宙、社會人生等方面的哲理問題提出了諸多新解釋與新觀念。認為道之本性是自然清靜的,修道眾生也同萬物一樣,稟賦道性而自然化生,因此眾生之本性也應是清靜無為的。然而眾生由于外物的誘惑和干擾,心識迷亂,喪失本性。解救的唯一辦法就是靜心修道,摒棄物象之干擾,體悟萬法雖動不動,而歸根復命,靜于真性,以達長生久視之道。道教的這種全性保真、求寧靜、重自然的思維方式,對王昌齡的審美趣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詩中描繪了溪水澄澈,環(huán)境靜謐。青青的女蘿擁覆石壁,寒露之中青葛蔓繞,黃花綻放。而此時心如朗月、性似寒潭的詩人已達“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朝飲花露,夜臥松下,胸無纖物,離塵絕俗,且日月之光輝仍不斷滌除其精神之塵垢,使其與天地冥合為一。可見,詩人此時清幽澄靜的心境與清幽沉靜的物境已經悠然契合、渾然一體了。從中可以體會到一種物我無間、人境兩奪的盎然意趣。
上一篇:《放魚》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日出入行》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