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揆·摸魚兒》原文賞析
隴山道中見鸚鵡
隴山深、舊巢無恙,翩翩毛羽娟好。相逢我是生疏客,漫費呼茶聲巧。還悄悄。說隨意、枝頭絕勝金籠小。煙昏露曉。悵夢斷簾鉤,去來何處,香粒啄紅稻。
閑追憶,霧落才人賦稿。年年洲畔芳草。江潭蕭瑟難重問,留客只談天寶。情易老。只合念、觀音般若皈依早。塵緣倘了。愿化作迦陵,慧因證果,充使供青鳥。
這是一首詠物詞。作者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起,在甘肅、四川任職,前此兩年,且曾隨福康安入藏,所以,隴山為這個時期作者往來必經(jīng)之地(隴山為六盤山的南段,位于陜西隴縣至甘肅平?jīng)鲆粠?。鸚鵡是一種觀賞性鳥類,羽毛色彩美麗,頭圓,嘴大而短,上嘴呈勾形,舌柔軟,經(jīng)馴化后可學(xué)人語,與八哥有別。
詞的上片聯(lián)系籠中馴養(yǎng)的鸚鵡,吟詠隴山道中 (也就是獲得自由、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鸚鵡。詞中擬想逃籠的鸚鵡原來就生活在隴山之中,它回到了深遠(yuǎn)的隴山,欣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的窩巢還完好如初。無恙,原本是問候語,意為沒有疾病憂患,后來也作安全、完整的意思用。詞家與不期而遇的鸚鵡親切而又詼諧地打招呼說,我是生人,不必勞神去巧嘴弄舌地喊著“客來了,倒茶”的悅耳動聽聲音了。但鸚鵡卻像遇到老朋友一樣,情不自禁地說起悄悄話:回到大自然里,自由自在,清晨迎著絢麗的朝陽,吮吸著晶瑩的露珠,展翅飛翔在藍(lán)天中覓食或遨游,黃昏炊煙四起時即回巢棲息,比起精致小巧的金絲籠中的囚禁生活來,不知要強多少倍。詞家懸想,馴養(yǎng)它的主人在它逃籠后日夜思念而魂縈夢牽:飛到哪里去了? 我的鸚鵡! 詞中的“香粒啄紅稻”指鸚鵡。杜甫《秋興》之八: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意思是鸚鵡在打谷場上啄食剩余的稻粒,鳳皇(現(xiàn)在寫作“凰”)在梧桐樹的老枝上棲息。杜甫的句法這么怪,一則是因為律詩本身對于平仄、對仗的要求,二則詩人“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xì)”,因而刻意求工。詞家在這兒暗引成典來代指鸚鵡。上片緊扣詞題,鋪寫隴山道中鸚鵡美麗的羽毛、翩翩的飛翔姿態(tài)、活潑天真的性格,突出其重獲自由后的喜悅。人鳥對話,極有情趣,而以“夢斷簾鉤”的人思念鸚鵡為過渡。
下片開頭,詞家很自然地追憶前人寫鸚鵡的詩文。只言片語的記述,并不少見,也很早,比如《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 “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禮·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但記述它的專篇,當(dāng)然要推后漢時禰衡的《鸚鵡賦》了。禰衡是后漢末年人,生性狂傲,評論當(dāng)世人物時,曾說“大兒孔文舉(孔融字)、小兒楊德祖(楊修字)”以外,再沒有人材。曹操曾用他為“鼓史” (敲鼓說唱藝人)來羞辱他,反而被他羞辱,強行遣送他到劉表處,不為所容,又被劉表轉(zhuǎn)送到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死時年僅二十六歲。詞中的“零落才人”就是指禰衡。“零落”,本指草木凋謝,引申為衰敗。據(jù)記載,黃祖長子黃射一次在漢陽江洲中大宴賓客,有人來獻(xiàn)鸚鵡,求禰衡作文以娛賓客。禰衡即席作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這就是傳世名篇《鸚鵡賦》。宴客的地方從此被叫作“鸚鵡洲”,洲邊的香花野草,年復(fù)一年地生長而又枯萎掉。“鸚鵡洲”久已陷入江中,景象蕭條冷落難以再去尋訪,剩下的只有游客口中談?wù)撝漠?dāng)年繁華了。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用的一個年號(公元742—756年),這期間,唐帝國達(dá)到繁榮昌盛的頂點,當(dāng)然也是下坡路的起點。這種人世的盛衰成敗,會引起多情的詩人、詞家傷感而衰老。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句即是這種情感最集中的流露。詞家生當(dāng)號稱“乾嘉盛世”的時期,是否有感而發(fā)呢?他開導(dǎo)羽毛美麗、善為人音而又易遭網(wǎng)羅被關(guān)入金絲籠的鵡鵡說,你們只該想著觀音真聰明,早早地遁入空門(皈讀gui, 皈依就是歸順佛教)。鸚鵡表示,如果塵俗的生活緣分已經(jīng)了結(jié)的話,愿意變?yōu)轼Q音美麗的仙鳥迦陵,憑借聰慧的本性而獲得解脫,充當(dāng)西王母的信使——青鳥。
下片,也以人鳥對話為線索。詠物詞以狀物傳神為佳作,這一點,宋人達(dá)到了極至,如以“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狀飛絮,“苔枝綴玉” (姜夔《疏影》)以狀長在枝頭上的梅花,都是好例子。楊揆這闋詞,是借物以抒情,不是在繪動物譜。通過人鳥對話,抒發(fā)了向往自由的情感。然而現(xiàn)買卻又布滿網(wǎng)羅,隨時會陷入被羈縶的困境(即使是暫時獲得自由的話)。這個矛盾怎么解決呢?詞家的方案是出家當(dāng)僧尼。換句話說,塵世無法解決這個矛盾。從寫作上說,這闋詞也有特點。其一,結(jié)構(gòu)上以人鳥對話貫穿全詞,意境生動、親切。其二,語言典雅,間以口語入詞(如“悄悄”“隨意”、“年年”、“只合” )而不顯粗俗。其三,用典貼切而不生僻。
上一篇:《志銳·探春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改琦·摸魚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