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青瑣客,何事動(dòng)行軒。苦節(jié)酬知己,清吟去掖垣。秋城臨海樹,寒月上營門2。鄒魯詩書國3,應(yīng)無鼙鼓喧。
玩第七句,題云“河?xùn)|”,疑有誤。
【校記】
1.東,《全唐詩》一作“南”。
2.月,《全唐詩》一作“日”。
3.國,《全唐詩》一作“地”。
【箋釋】
[裴補(bǔ)闕] 名不詳。
[青瑣客] 指出入宮禁,接近皇帝的清要之臣。岑參《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敢恨青瑣客,無情華省郎。” 青鎖,見本書卷二錢起《和范郎中宿直中書曉玩清池贈(zèng)南省同僚兩垣遺補(bǔ)》注。
[掖垣] 指唐代稱門下、中書兩省。因分別在禁中左右掖,故稱。后世亦用以稱類似的中央部門。《新唐書》卷一六五《權(quán)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
[鄒魯] 鄒國、魯國的并稱。鄒,孟子故鄉(xiāng);魯,孔子故鄉(xiāng)。后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儀之邦。《史記》卷四〇《楚世家》:“夫怨結(jié)于兩周,以塞鄒魯之心,交絕于齊,聲失天下其為事危矣。”《索隱》:“鄒魯有禮義之國,今楚欲結(jié)怨兩周,而奪九鼎,是塞鄒魯之心。”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一〇:鄒魯之地,唐時(shí)屬河南道兗州。故詩題當(dāng)作“送裴補(bǔ)闕赴河南幕”。
上一篇:《送韋湛判官》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朱山人放越州賊退后歸山陰別業(yè)》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