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耶律楚材·過夏國新安縣》原文賞析
昔年今日渡松關,車馬崎嶇行路難。瀚海潮噴千浪白,天山風吼萬林丹。氣當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厥兹锶缫粔簦瑝糁胁挥X到新安。
原詩題注云: “時丁亥九月望也?!?丁亥為公元1227年,詩人三十七歲。又,“千浪白”一作 “千里雪”,似不如千浪白。
耶律楚材的這首七律,讓天山的節物風光從記憶之泉款款流出,用語自然清新,造境清遠迷蒙,很好地傳達了一種忘我的內心體驗。
此詩有兩個特點: 一曰粘題,二是逆敘。
先說第一點。所謂粘題,指的是整首詩所抒寫的內容跟它的題目雖然有關系,但關系并不多,也不緊密,頗類乎古文家們講的撘題文章。詩題叫做“過夏國新安縣”,按夏國或即夏州,漢為奢延縣地,晉為夏王赫連勃勃建都的統萬城,宋為西夏故地,舊城在今天的陜西橫山縣西邊。新安則在河南境內,是歷史上項羽坑秦降卒十萬的著名地方,但從未被西夏管領過。因此,將新安題為夏國的屬地,于史殊無可稽。這里,恐怕奪了一個“至”字,題的全文應為 “過夏國至新安縣”,于詩意正好吻合。詩的前七句都跟夏國、新安無涉,只是結句才點出 “到新安”,可見詩人用筆的重點完全是在 “昔年”經過西域松關的回憶上面,他是有意要讓現實中的夏國和新安成為空白,以便形成今昔映照的格局。
詩起筆于 “昔年”的 “今日”,綰合于 “回首三秋”,中間的描敘天山遼遠而清澈的景象,全從逆敘中得來,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頸聯與腹聯尤妙。瀚海之與天山,在對比中互相生發,境界雄渾生動。西域在詩人的憶念里,“白”與“丹”不惟明麗照眼,而且是“潮噴”,是“風吼”,簡直成了生命力十分強旺而又氣象萬千的理想世界。有此飽滿的一筆,再補之以“霜降”、“中秋”的暈染,于是乎一個靜幽清遠的西域同一個雄渾遼闊的西域便完整地凸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自然,這樣的西域是令人陶醉的,故全詩結穴一個“夢”字——一種迷迷蒙蒙的感覺。
如此看來,夏國究竟如何,新安又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詩人是完全可以“不覺”的,因為他被西域整個兒吸引住了。
當然,耶律楚材能寫出這樣新奇壯麗的詩篇,決非僅僅一個技巧問題。劉勰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第四十六》)他對西域有深刻的體驗,有真的感情,所以,出現在他筆下的西域才這么動人。
上一篇:古詩《張際亮·遷延》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蘇曼殊·過蒲田》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