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士錫·菩薩蠻》原文賞析
湖上送別
西風(fēng)日日吹空樹,一林霜葉渾無主。山色接湖光,離情自此長。離情隨綠草,綠遍江南道。他日望君來,相思又綠苔。
這首詞是寫“送別”、抒“離情”的。題中的“湖”不曾確指,所別者誰,也不清楚。有很多優(yōu)秀的詩詞,以其純摯深切的感情打動人心,引起共鳴,不一定要追究那情之所屬。
上片開頭兩句,寫出了一種頗,為寥闊的境界:秋風(fēng)勁吹,木葉盡脫,一帶寒林,都成空樹……這很象宋玉《九辯》開頭描寫的:“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詞中“渾無主”三字,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的情緒.似為落葉嘆息,似為離人不平。總之是寫了送別的環(huán)境。這里有山又有水,山圍著湖,湖繞著山,山也長,水也長。離人在此握別,離情隨此生長,它象這里的山色湖光,一樣地長。“離情自此長”的“長”字實含雙關(guān)意味。上片把離懷別緒,放在霜林空闊、落葉無邊、水色山光連綿不斷的背景下表現(xiàn),就格外顯得情長誼深,難分難舍。
下片開頭緊承上片末句,重復(fù)用“離情”兩個字,把情思引申到更遠(yuǎn)的地方。李煜詞云:“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歐陽修詞云:“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此詞則又化出新意:遙想江南道上,離情將隨綠草而潛滋暗長,因此有綠草處,即有離情;綠遍江南也就情滿江南。離情之長、之深,于此可見。意思到此似已說完,但一結(jié)卻又加深了一層:“他日望君來,相思又綠苔。”今天話別,預(yù)期著他日的重逢。重逢之日雖難預(yù)期,但相思之情豈能自已?因此為了“望君來”,必然要翹首企足,日夜盼望。那么相思之情,又將灑滿庭院和階砌的綠苔了。古人詩詞中有“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李白《長干行》),“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吳文英《風(fēng)入松》)之類語句,說的是所期之人不來,以致他(她)舊日的行跡,都長滿了綠苔。此詞卻不同,說的是因相思而企待,這相思之情定將如綠苔那樣不斷地滋長。
此詞上片寫送別之情,下片寫別后之思,上片用“自此”點明,下片用“他日”標(biāo)出,而核心是表現(xiàn)離情,它時而似湖光山色之無窮,時而隨江南綠草而遍長,時而又將化為門前企望時,的點點青苔真是無時、無地不帶著離情了。《文心雕龍·神思》:“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此詞有之。全詞純用白描,絕少用事,寫景抒情,自然明白,可謂“深衷淺貌,短語長情”(陸時雍《古詩鏡》評古詩十九首語)。詞中有意用重復(fù)的字眼,如兩用“離情”,三用“綠”字,都產(chǎn)生回環(huán)、連續(xù)的藝術(shù)效果。“送別”是常見題材,這首詞手法上卻頗具特色,看來是深于用情又善于創(chuàng)意的了。
上一篇:《納蘭性德·菩薩蠻》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翥十首·菩薩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