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屏·東風第一枝》原文賞析
木棉
烈烈轟轟,堂堂正正,花中有此豪杰。一聲銅鼓催開,千樹珊瑚齊列。人游嶺海,見草木、先驚奇絕。盡眾芳、獻媚爭妍,總是東皇臣妾。
氣熊熊,赤樓城堞。光爛爛,祝融旌節。丹心要伏蛟龍,正色不諧蜂蝶。天風卷去,怕燒得、春云都熱。似尉佗、英魄難消,噴出此花如血。
詞詠木棉。開頭三句,先用“烈烈轟轟,堂堂正正”四對疊字,點出木棉的氣勢和品格,然后概括地贊美一句:“花中有此豪杰。”木棉比其它樹木長得快,占的空間多,加上它高大、正直,樹枒開展,花時一片通紅,故有“英雄樹”之稱。“烈烈轟轟,堂堂正正”八字,她當之無愧。這八字音色響亮,雄壯。猶如京劇,在一陣鑼鼓聲中,大將快步登場,一亮相,八面威風。這種聲情配合,運用得十分巧妙。
“一聲”、“千樹”一聯,寫木棉花放,開得快速、開得熱鬧。木棉仲春未葉先花,花紅如火,高出林表,以“千樹珊瑚”為喻,十分貼切。《廣東新語》卷十六曰:“南海廟(在廣州東郊黃埔廟頭村珠江岸邊,今存)有二銅鼓,大小各一。……蓋千余年物也。……歲二月十三,祝融(傳說中火帝)生日,粵人擊之以樂神,其聲鏜鞳鏗鍧,若行雷隱隱,聞于扶胥(即黃埔)江岸二十余里。”卷二十五又曰:“木棉……南海祠前有十余株最古,歲二月,祝融生朝,是花盛發,……光氣熊熊,映顏面如赭。”這兩句用粵中掌故,富有地方特色,甚是親切。“人游嶺海”以下二韻,用群芳與木棉對比,突出木棉的英雄形象。嶺海,即廣東地區。東皇,春神。這幾句寫群芳在春神面前獻媚爭寵,而木棉則否,故游人驚嘆奇絕。
下片“氣熊熊”、“光爛爛”一聯.正面寫木棉的氣勢。“熊熊”、“爛爛”,一重疊,氣勢陡增。“赤城樓堞”、“祝融旌節”用比喻,顯其偉麗。“丹心要伏蛟龍,正色不諧蜂蝶”,蛟龍在水中,木棉多生于江岸,紅光照波,蛟龍為之懾伏。《廣東新語》卷二十五記日:“自牂牁江而上至端州,自南津、清岐二口上至四會,夾岸多是木棉,身長十余丈,直穿古榕而出,千枝萬條,如珊瑚瑯玕叢生,花垂至地,其落而隨流者,又如水燈出沒,染波欲紅。自仲春至孟夏,連村接野,無處不開。”可為“丹心”句注腳。木棉為高大喬木,高十余丈,又二月開花,春寒料峭,無蜂蝶往采。“正色”句反過來說木棉絕不惹那些游蜂浪蝶,是用擬人手法,顯其作風正派。“天風卷去,怕燒得、春云都熱”,雨打風吹,花朵飄零,但木棉仍不失其英雄本色,只怕它象一團團的烈火,把寒冷的春云也燒熱了。“怕”,設想之辭,比坐實更耐人尋味。秦漢之際,趙佗平定粵嶠,稱臣于漢,使祖國歸于統一,不失為一代英雄。“似尉佗”三句,作者想象木棉是趙佗(佗曾為南海尉,故稱尉佗)英魄所化,以血紅的花樹,稱雄嶺表。這樣總結全詞,更深化了木棉的英雄形象。
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物詩詞,不難于把物寫得逼真,而貴于在詠物中見性情,有寄托。此詞句句是寫紅棉,又句句是贊美一種正直、熱情、堅強的英雄品質,情調激越,氣勢雄偉,在詠物詞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一篇:《唐寅·一剪梅》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十首·臨江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