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言情贈友詩歌
行行重行行①,與君生別離②。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③。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fēng)④,越鳥巢南枝⑤。
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
本詩之妙,在于起首處便能破空運(yùn)筆,直趨底蘊(yùn)。“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二句,不枝不蔓,單刀直入地觸到了思婦之苦。一個“重”字,寫透了游子行蹤不定,歸期不明狀; “生別離”三字,則又極寫了思婦之苦。一因一果,粘合極為自然。
下面,作者以“相去萬余里”等四句,詳解思婦之苦。“萬余里”、“天一涯”言隔離甚遠(yuǎn),尺素難至;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言行路維艱,不可晤面。既然如此,“生別離”便不是無病呻吟; 既然如此,思婦之愁思苦悶,就只能曠日持久地綿延下去了。所以,有了詩中這諸多夸張式的筆墨,思婦的孤寂、悲愁、酸楚、怨悱之狀,讀者便可心描意寫,細(xì)加體味。
寫至此,作者筆鋒稍轉(zhuǎn),推開一面,以 “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生一波瀾,巧借形象,由物及人,寫出了思婦對其夫的設(shè)想:胡馬、越鳥尚且眷戀故土,難道自己的丈夫不心系家園?若不是情愛甚深,豈能對丈夫的久游不歸有所理解。理解雖是理解,但游人畢竟未歸,思念總是排遣不開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 《一剪梅》 ) ,遂致憔悴,“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著一 “緩”字,寫足了思婦的相思無已; 其形枯神悴之狀,也宛然如在目前。這形神兼及之筆,便真切表達(dá)了思婦的萬千愁緒,凄婉至情。
然而作者不止于此,又橫生波瀾,推出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二句,不僅申足宣明了思婦對其夫的理解,而且再現(xiàn)了她情愛的執(zhí)著、專一。這里,她雖有怨慍之緒,但其所怨所慍的,不是 “游子” ,而是遮蔽,迷惑游子的 “浮云”。很顯然,這怨慍的表象下面所覆蓋著的,正是思婦對其夫的至深情愛。在她看來,丈夫永遠(yuǎn)都是能帶給自己溫暖的 “白日”啊! 所以,丈夫久不在身邊,她非但 “衣帶緩” ,竟至于陡然心驚、似覺老期將至,竟至于日夜恍惚、好像轉(zhuǎn)眼之間便又過去了一年的時光。這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的略飾夸張之筆墨,既有形體之寫,又有精神之寫; 既以 “情愛”為軸心,又包容著焦慮、擔(dān)心、驚懼及難可聊慰而不知所措的煩亂情緒,便把思婦心中之塊壘一一昭示給了讀者,令讀者不得不深思遐想,細(xì)解其味。
“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這一結(jié)筆,采用了常言套語,似未著力,實(shí)則頗有深意。對于思婦來說,久別之酸辛,相思之悲苦,不是不值得 “道” ,也不是不敢 “道”,而是不愿 “道”。因?yàn)椋暗馈?了可能加重游子的心理負(fù)擔(dān),所以只好強(qiáng)壓心頭。盡管自己愁苦難耐,但不僅不訴其苦,反要勸勉丈夫盡力保重,別像自己一樣也衣帶漸緩,覺老期將至。這是何等的關(guān)切入微之情! 有此一筆,思婦的形象便更為完美。因?yàn)椋龑φ煞虻那閻郏仁巧畛翆R坏模质敲髦锹敾鄣摹?/p>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詩壇上璀璨奪目的明珠,有人贊之曰 “興象玲瓏,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動天地” (胡應(yīng)麟 《詩藪》 )。這贊詞,自然也宜于《行行重行行》。由前略析可見,本詩除了用具體形象表情達(dá)意外,還能隨處興波。這樣,“情愛”之蘊(yùn)便被層層托起,讀者可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透視它。此種寫法,不著粉黛,而風(fēng)流盡出,就使全詩言近旨遠(yuǎn),含蘊(yùn)無盡。
注釋
①重:又。全句意為走啊走啊走個不停。②生別離: 活生生地長久分開。③一涯:一方。④胡馬:北方所產(chǎn)之馬。依:依戀。⑤越鳥:泛指南方之鳥,全句意為南方之鳥喜歡在向南的樹枝上筑巢而棲。
上一篇:《蝶戀花》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行香子》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