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清江裂石》原文賞析
西湖
渺渺重湖背郭斜,永日坐蒹葭。四面山青不斷,樓閣外、亂水明霞。有畫船錦纜詞客,金翹雜珮,強半挾吳娃。水窮處,長林古寺,夏木綠陰遮。
回首望空明,白鷺隱隱飛來,帶一片輕沙。把酒問西湖,今來古往,都不管興亡,舊恨年華。且與君,棹扁舟,聽取哀弦急筑,散發弄荷花。
《清江裂石》是作者的自度曲,借詠西湖而自示狂放不羈,宣泄憤懣之情。全詞記游。詞人不是觀賞美景,而是在美景中消磨時光,撫慰備受創傷的心靈。詞以深夏時在西湖的一天游蹤為線索,移步換形,隨遇生感,使其嘯傲山水、漫無拘檢之態畢現于讀者面前。
上片先從西湖風光起筆:浩渺的湖水,逶迤的城廓,叢密的蘆荻,四圍的青山,高聳的樓閣。這些都是詞人于船上所見,因而感受到的是“重湖背郭斜”,一“斜”字,將城墻的蜿蜒所引起的人們關于湖斜的錯覺,形象地描出。“四面山青不斷”,曰“山青”而不曰“青山”,客觀事物由主體感受寫出。“亂水明霞”,波光蕩漾,霞光明滅,“亂”出了動態,“明”出了色彩。而整體的景觀則是靜穆無嘩,遠離塵囂。詞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挾著吳娃,坐在畫船上聽其調喉撥弦。身邊有美女相伴,面前有美景相迎,耳畔有美聲相娛,人在湖中,湖在心里,何其樂也。當畫船行到“水窮處”,又是一番境界:“長林古寺,夏木綠陰遮。”古寺隱于綠陰叢中,蕓蕓眾生少見,悠悠鐘聲時聞,較前更為幽曠。上片兩段寫景,中間楔以紀行,既將游程寫出,也透露了心境的變化。詞人挾妓游湖,遠離官場角逐,超脫人世紛爭,完全是他被罷官之后,以賣文為生的名士風度。
下片進入內心寫照。換頭承上文而來,自然過片,“回首望空明,白鷺隱隱飛來,帶一片輕沙。”回望湖心,一片空明,白鷺翩翩飛來,使詞人內心泛起波紋。詞人回首往事,也是空明一片,但也有隱隱“白鷺”。他曾官至禮部員外郎,昔日榮華,往年歡樂,不時隱隱地襲擊著他的心扉,要完全做到心如枯井不波,意似槁木不萌是不可能的。詞人好象超然物外,而實際卻無法超脫羈絆,因而他要發出“今來古往,都不管興亡、舊恨年華”的憤激語。“不管”,實是想管而管不了,貌似豁達,實寓憤懣。因而最后歸結到“且與君,棹扁舟,聽取哀弦急筑,散發弄荷花”。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詩曰:“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屠隆說不管它什么興亡盛衰、舊恨新愁、年華消逝,且聽妓人的哀弦急筑(筑,古樂器),披散頭發,玩弄荷花。這種疏狂之態,狷傲之情,還是對世事不能忘情,欲念沒有消盡的反映。
綜觀全詞,可見詞人雖然處于靜穆的環境中,而內心實不平靜;表面上好象很豁達,實質上仍有怨憤。這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丟官失勢后的知識分子的心態:欲進不能,欲休不甘,處于極度的矛盾之中。他們都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想出仕治世,可是在宦海波濤中顛覆了,又想從道家學說中尋找精神安慰劑,結果就表現為這種狂放的態度。
上一篇:《陳維崧·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趙孟頫·漁父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