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沁園春》原文賞析
落 花
點點星星,零零落落,一片飛殘。向東風影里,空勞蛺蝶,碧紗窗外,遮沒闌干。柳線難牽,簾鉤難掛,無賴封姨不見憐。經行處,恰紛紛紅雨,輕拍香肩。
芳魂何處姍姍。待剪紙、招來月下看。認朦朧不準,飄搖不定,煙消火化,豐韻難傳。 慣為花愁, 誰禁又落, 空對長條不忍攀。從今后,剩綠苔庭院,吹滿榆錢。
這是一闋詠物詞。吟詠的是暮春時候,花期已過,群芳開始凋謝。起初,花瓣掉下來一片,又掉下來一片,稀疏然而不斷。漸漸地,濃密起來,蝴蝶飛來也沒有花粉可采,綠窗外的雕闌也全被遮住了。那如線的柳絲,難以扯拽住它; 簾鉤也不能掛住它而使其不再飄零。進而,落花陣陣,像綿密的春雨一樣,紛紛揚揚落下來,拍摸著緩緩而行的傷春美人的肩頭。到處都是慘紅景象。不要再落了吧,怎奈風神不肯見饒,繼續無情地摧殘著(無賴就是無奈,封姨是傳說中的風神),終致紅消香殞。
柳絲牽不住,簾鉤掛不住,風神又雪上加霜,姹紫嫣紅化為縷縷香魂。但不知香魂在哪里緩緩而行?待要剪紙招魂到月光下看吧,可是又模糊不清,依稀難辨,虛幻飄忽,最終而成虛無,那綽約的豐姿神韻很能再現啊! 何來愛為花犯愁,誰料想禁不住又到了落花時節,只好空自對著昔日綴滿繁花的枝條,不忍心再去攀折它了。從今而后,只剩下長滿了綠苔的庭院,落遍了榆樹果實,夏季把春送走了。
詠物詞貴有寓意。為詠物而詠物的詩詞文學作品是沒有意義的,行家里手多不如此。花是鮮妍的,是美的象征,不愛花的人,世上幾乎沒有;春天是明媚的,萬象由之更新,是一年最美好的時光,幾乎沒有人不愛春天。花落春去,意味著美的消逝、韶光的流駛。因而,惜花傷春,成了古往今來無數詩人詞客吟詠的主題。盡管如此,情境仍有深淺之別,藝術上也有高低之分。這首詞開頭緊抓詞題,花由 “點點星星”而落,直至如“紛紛紅雨”而殞,作者的感情也隨春越來越深而沉重起來。句句是寫落花,卻處處流露著傷春之情。詞的語句很平實,但意境卻渾然天成,格調也脫俗。藝術上這首詞很有特點。上面提到的語言平實而意境幽遠之外,使用迭字狀物摹態精確傳神,如開頭四對迭字形容落花剛開始,“紛紛”則描繪其高潮; “姍姍”寫芳魂緩緩而行。再則,《沁園春》這種詞調高亢激越,一般用來表現慷慨悲壯的情緒,但女詞人卻以它來寫纏綿凄清的傷春感情,句句合律而不牴牾,體現了她高超的才能,難怪論者曰: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清初滿族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雖然是落花,但畢竟也是花,詞人寫它卻沒有用秾辭麗語,這一點也須注意。
上一篇:《完顏璹·沁園春》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鐸·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