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十首·人月圓》原文賞析
自從謝病修花史,天意不容閑。今年新授,平章風月,檢校云山。門前報道:麴生來謁,子墨相看。先生正爾,天張翠幕,山擁云鬟。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朝廷征召詞人為集賢學士。詞人因厭倦官場生活,借口瘧疾復發,固辭不起。他在上宰相書中說:“因素有羸疾,自去年喪子,憂患之余繼以痁瘧,歷夏及秋。后雖平復,然精神血氣,已非舊矣。”(《元史》本傳)并說臥病期間已遣人往容城先人墓側營造了一所廬舍,以備自己的后事。其實并非如此,他向朝廷“請長病假”,是因為根本不想再出山,詞人私下曾對別人說:“不如此,則道不尊!”(元陶宗儀《輟耕錄》卷二)這首《人月圓》詞,以樸拙而詼諧的筆調,向讀者披露了這位年僅四十余歲,長年泡病假的詞人,整天都忙些什么。
起二句,點出一個“忙”字。修花史,喻閑暇中無事可做,漫為游戲文字,為花撰史。宋詞人周密《滿江紅》概括文人雅事不外是“評硯品,臨書譜,箋畫史,修茶具”。詞人謝病在家,本來欲過散漫清閑的生活,無事為花修史,不料天意卻不容詞人清閑:既然不做朝廷命官,何妨受聘于上蒼,做天官地官山水官?“今年新授,平章風月,檢校云山”。平章是官名,地位相當于宰相。元代設有平章政事,為宰相之貳;檢校也是官名,掌管查核文牘之事。唐宋時為加官,元代檢校官為屬官。原來詞人拒絕應朝廷之召,是另有高就:近來剛剛拜了宰相,做了檢校,管領大自然清風明月山川云雨。詞上片以調侃口吻告訴世人:第一,近來甚忙,已受天聘;第二,舍此即彼,非出于自己的選擇,乃是天意撮成。宋南渡詞人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詞上片云:“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顯然為劉因所本。
下片自然轉到上任情景的描寫。麹生來謁,典出《開天傳信記》。葉法善居玄真觀,有客十余人來訪,滿座思酒,突然有人叩門傲睨直入,自稱麹生。法善以劍擊之,其頭顱應手墜于階下,化為瓶蓋,尸身化作盈瓶香醪。眾人大笑暢飲,撫瓶曰:“麹生風味,不可忘也!”子墨,語出漢揚雄《長楊賦序》,借指客卿賓友。詞人到任即升堂視事,麹生聞訊而來扣門,客卿聞訊而來造訪。待他們循聲直入找到詞人時,才發現哪里有什么府衙,哪里有什么案牘?蒼穹四垂即是翠幕,青山聳起便如侍婢之發鬟,幕天席地,詞人已頹然醉于其中矣。據《元史》本傳載,劉因“性不茍合,不妄交接,家雖甚貧,非其義,一介不取。……公卿過保定者甚眾,聞因名,往往來謁。因多遜避,不與相見。不知者或以為傲,弗恤也。”從下片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想見詞人解衣盤礴,一片清狂之態,這形象地表達了他不愿結交權貴的性格。
這首詞寫得飄逸大度,頗有高人氣象。清況周頤贊之云:“寓騷雅于沖夷,足秾郁于平淡,讀之如飲醇醪,如鑒古錦。涵詠而玩索之,于性靈懷抱,胥有裨益。”(《蕙風詞話》卷三)
上一篇:《劉迎·烏夜啼》原文賞析
下一篇:《倪瓚·人月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