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蔣捷·沁園春》蔣 捷
蔣 捷
為老人書南堂壁
老子平生①,辛勤幾年,始有此廬。也學(xué)那陶潛②,籬栽些菊,依他杜甫,園種些蔬。除了雕梁,肯容紫燕,誰管門前長者車③。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卻借伊渠。鬢邊白發(fā)紛如④。又何苦招賓約客歟。但夏榻宵眠,面風(fēng)欹枕⑤,冬檐晝短,背日觀書。若有人尋,只教僮道,這屋主人今自居。休羨彼,有搖金寶轡⑥,織翠華裾⑦。
注釋 ①老子:猶“老夫”。②陶潛:即陶淵明。③長者:顯貴之人。④紛如:即紛紛。⑤欹(qī):通“倚”,斜倚,斜靠。⑥搖金寶轡(pèi):鑲有金銀珠寶的馬的韁繩。代指香車寶馬。⑦織翠華裾:織有華美修飾的衣襟。代指華美衣裳。
草堂藝菊圖 【清】 高鳳翰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鑒賞 胡云翼在《宋名家詞選》中說,蔣捷“能婉約,亦能豪放。雖被稱為姜派的詞人,而自由肆放,能不為文字與音律所拘,頗有辛棄疾的精神”。從這首詞起筆就直稱“老子”的架勢來看,的確是很有辛詞豪放爽快的意味。
詞從主人公慷慨率性的自述開始:“老子平生,辛勤幾年,始得此廬。”語氣中帶著苦盡甘來的快樂。辛棄疾在詞中也多次自如地使用“老子”這個自稱:“老子今朝,點檢形骸”(《沁園春》),“說劍論詩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水調(diào)歌頭》)。之后,接著說要學(xué)陶潛種菊,是羨慕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的超越;說要依杜甫種菜,大概是受了杜甫那句極為有名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贈衛(wèi)八處士》)的影響;又有陶淵明“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jīng)》)的怡然。辛棄疾有“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最高樓》)的詞句。詞中老夫想必是與陶淵明、杜甫神交的。“除了”一句,雕梁是指富貴之家,紫燕也是富貴象征。這句是說,我這個陋室既無雕梁畫棟,又豈能容下紫燕,更遑論長者車了。肯容是不肯容的意思。“誰管”是不管的意思,正如蘇軾在道中遇雨時的曠放:“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fēng)波》)明月原應(yīng)是舉杯相邀,對飲成歡的,明月照在溝渠,委實是一種浪費,所以說“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卻借伊渠”,或許是打算從此以后,有閑情好好賞月,不再浪費這一庭明月。
下闋卻滲入悲涼的氣息。“鬢邊白發(fā)紛如”,草草一句,卻包含著多少歲月流逝的無奈與人世的辛酸。不愿再“招賓約客”,與陶淵明“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讀山海經(jīng)》)的心情相似。“但夏榻宵眠,面風(fēng)欹枕,冬檐晝短,背日觀書”句解釋了人生中的喜悅和期待`原來不外乎是在好的時辰,悠閑地生活、讀書;不為名利所拘,不為世事紛擾。孟浩然夏日歇涼時,有“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夏日南亭懷辛大》)的自得;陶淵明孟夏讀書時,有“俯仰終宇宙,不樂復(fù)何如”(《讀山海經(jīng)》)的欣然,這詞中包含的快樂是何其相似。夏天的時候躺在竹榻上午睡,靠著枕頭吹著薰風(fēng);冬天的時候坐在屋檐下看書,白晝很短,背對著太陽所以不會刺到眼睛。辛棄疾在《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中,有“要小舟行釣,先應(yīng)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的情趣,也與這詞中所言相似。“若有人尋”是設(shè)想,但是童仆的回答便可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唐賈島《尋隱者不遇》)的渺渺茫茫相參看。“休羨彼”以下,是用繁華富貴來反襯今日的粗茶淡飯,用功名利祿來反襯今日的平淡天真。“休羨彼”,這三字說得很肯定堅決,表達出“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李清照《金石錄后序》)的決心。
這詞中有一種疏宕自得。詞題中提到的“老人”為何人,已不可考。“南堂”在何地,也不可知。根據(jù)詞意推測,“南堂”或許是老人剛剛建成的隱居之所,蔣捷前來向友人祝賀,一時興起,借老人之口,即興潑墨,題了這首詞在壁上。從前辛棄疾在江西時,修了一所新居,作為將來棄政歸田后的住所。在帶湖新居將成的時候,他也寫了一首《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也許蔣捷在寫作時,便有意無意地受到了辛詞的影響。所以他選擇了同樣的詞牌名,并且在語言的表達上,也很靠近辛詞的風(fēng)格。(黃阿莎)
集評 清·馮煦:“《沁園春》‘老子平生’二闋……皆詞旨鄙俚。”(《蒿庵論詞》)
清·李調(diào)元:“蔣竹山詞堆金砌玉,少疏宕。獨《沁園春》為老人書南堂壁,甚有奇氣,人多不迭,今錄之……每讀之爽神數(shù)日。”(《雨村詞話》卷二)
上一篇:《兩宋詞·王炎午·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文天祥·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