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松齡·帝京景物選略小引》鑒賞
古游記, 汗牛馬, 浩瀚之, 檃括之①, 能事則盡。先生之文也否。字為讀,句為折,無讀不峭,無折不幽,創矣。其所為創,不直學,才也。尺幅耳,花有須,須可數; 泡有影,影可捉;魚有樂,樂可知。凌波微步,步每不咫,一咫一蓮生,步步跡,咫咫印,細珊珊,香塵滿,幾乎坐繡而行錦矣。昔子昂畫馬②,身栩栩然馬③。疑先生寫樹,身則梗葉; 寫花,則便須蕊; 寫山若水,則又丘壑影細浪紋也。
甲子,于綽然堂得是書,跫然喜④。其冊八,其目一百又二十九,言累數十萬,錄之須歲月,煩童手指也。然其詩也贅,棄之; 其記也繁,稍稍去取之。狐取其白,盡美則已。為篇七十又七,為頁八十有三,簡而可攜,便臥游也。
(《聊齋文集》)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蒲松齡得見劉侗《帝京景物略》,如在空谷而聞足音,甚感驚喜。遂將此書加以刪節,而成《選略》,以便攜帶閱讀。
這篇《小引》深具藝術眼光,高度評價了《帝京景物略》的藝術成就。作者避免作空洞浮泛的評贊,而是象一個老練的導游,以饒有興味的介紹,將游人逐步引入奇妙的勝境。始以一般游記作陪,大都參照前人之作敷衍成文,改制成篇,以反襯《帝京景物略》不同尋常,富有獨創性。接著便指出此書字法句法的特點: 每每一字一讀(同逗),一句一折,而且字多奇險,句多幽深。而后以 “花”、“泡”、“魚”三者為例,說明寫景狀物之工。“有須”、“有影”、“有樂”,謂描寫細膩,能盡得物之情狀,雖難摹之物也無遁形。“可數”、“可捉”、“可知”,謂形象真切,可以指數、捉摸、體會。又以仙女凌波的曼姿纖步作譬,從總體上形容劉侗文章之美,筆筆生花,深細嫵媚,馨香四溢,絢麗奪目。這一比喻將《帝京景物略》的美妙之處和盤托出。最后乃深究劉侗創作之奧竅,說他象趙子昂畫馬一樣,能設身處地體察描寫對象,所以把花樹、山水等等寫活了。于是分析與評論便進入對象的深層地帶。
前人對《帝京景物略》作過不少批評,深切著明若此篇者并世罕見。特別是在清初出現一股復舊思潮,公安派竟陵派備受攻擊的時候,而蒲松齡卻對竟陵派的一部力作大加贊賞,是很有膽識的。又此篇筆調尖新、警策、奇峭、幽美,逼肖劉侗文章,能得竟陵神韻。由此可見蒲松齡與晚明文學的密切關系。
上一篇:《清·汪中·巴予藉別傳》鑒賞
下一篇:《宋·洪邁·龐安常針》鑒賞